幾十年中國汽車合資之路,也造就了中國非常特殊的汽車市場環境,在別的國家往往不常見的“同門兄弟”共爭市場情況在中國卻是屢見不鮮,奇怪的是,往往就有不少品牌采取這種方式均大受中國消費者歡迎。以始作俑者大眾汽車為例,“朗逸+寶來”、“桑塔納+捷達”、“帕薩特+邁騰”都在不同價位市場取得成功,而連帶著上海大眾與一汽大眾賺的是盆滿缽滿。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不但依然有像雪佛蘭創酷與別克昂科拉這樣的“同門兄弟”亮相,甚至出現了兩款車品牌一樣、制造平臺一樣、外部尺寸一樣的現象。中國汽車市場再現“奇葩”,一汽豐田新卡羅拉(歐版卡羅拉)與廣汽豐田雷凌(北美版卡羅拉)居然連發布時間都僅相差幾天,“同門兄弟”可謂升級為“雙生兄弟”。
中國消費者拾人牙慧
筆者有時候在想,中國早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為什么還有跨國汽車企業今天引進個歐版車型,明天引進個美版車型,后天再引進個日版車型,而不是切實針對中國消費者開發一款全新車型呢?難道中國消費者就只能是拾人牙慧,還大捧臭腳?
以卡羅拉為例,一汽豐田在售的第10代卡羅拉自2006年上市以來有8年之久,但直到今年北京車展才發布最新第11代卡羅拉,而此卡羅拉卻是去年已在歐洲上市的車型,俗稱第11代“歐版卡羅拉”,2012年最早上市的第11代“日本版卡羅拉”因為“磕磣”的外形未被引入中國;廣汽豐田本次北京車展前發布的雷凌實系去年已在北美上市的車型,俗稱第11代“北美版卡羅拉”。一汽豐田新卡羅拉和廣汽豐田雷凌都保持了引進原型車的“原汁原味”,略微改動細節。
即使是廠家一再強調兩款車一款主打運動、一款主打家庭,“雷凌之于卡羅拉如同邁騰之于帕薩特”。但從設計上看,筆者實在看不出哪個更運動化、更年輕化。就是這樣兩款幾乎相同的車型一旦上市,消費者將如何選擇呢?
新卡羅拉來自于歐版卡羅拉,雷凌來自于北美版卡羅拉,如果單從銷量來看,北美版卡羅拉更受歡迎,但北美人和歐洲人認可的設計,中國消費者就認可歐美兩版卡羅拉嗎?筆者還記得,2007年上市一汽大眾邁騰與長安福特蒙迪歐-致勝幾乎都是從歐洲原封不動引進中國,但即使邁騰國產并沒有進行太大的本土化改造,就是這樣一款原汁原味的大眾中級車卻長期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蒙迪歐-致勝也是如此。
事情還不僅僅就如此,一汽豐田新卡羅拉和廣汽豐田雷凌都屬于緊湊級轎車,而目前這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主要廠商都在這一細分市場上推出主力車型。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今年3月份共有94款車型角逐這一細分市場,3月份銷量進入前10名的車型都是月銷量過2萬的車型,而目前在售一汽豐田第10代卡羅拉月銷量為10484輛,排名20位,屬于第二梯隊最末。
合資車企“代工廠”到幾時?
筆者注意到,軸距和尺寸上看,新卡羅拉和雷凌都比上一代有所增加,也不輸于同級別的朗逸、軒逸、科魯茲等熱銷車型,但緊湊級車市場歷來對于價格就比較敏感,要在這個細分市場上立足,就必須在價格上讓消費者感到“實惠”,老卡羅拉如今賣成這樣多少也與價格有關,這點連一汽豐田新上任的總經理姜君都坦言“豐田車因為零配件國產化率低,價格有點高”。
與零配件國產化率低相對應的是豐田在華兩家合資企業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自主研發實力的偏弱,可以這么說,這兩家合資企業幾乎就是“代工廠”的寫照。
與其它在華合資企業多少還有一些實力推出“合資自主品牌傳統能源車”不同,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直到2013年上海車展才發布合資自主品牌,并且都只是亮相電動概念車。
就是同為日系的東風日產旗下自主品牌啟辰好歹有幾款“改頭換面”的車賣著,并且即將推出獨立研發的屬于啟辰的全新車型。而東風日產技術中心是日產全球第四個汽車技術中心,2003年隨著東風與日產合資合作而建成,2007年至2010年,該中心開始做改裝車,并參與共同開發新車;2010年至目前,有明確的自主開發目標及路徑,基本實現自主開發一款新車。
也許是認識到以往的不足,如今的豐田除改變2003年以來在華傳統而保守的交叉產品戰略布局、解決居高不下的供應鏈成本,還努力提升在華兩家合資公司研發實力。
據公開報道,2012年11月,一汽集團與豐田公司合資成立一汽豐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目的是為推進一汽豐田的合資自主品牌的研發;廣汽豐田研發中心已有計劃“升級”為本部級。根據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李暉的描述,升級后的研發中心將為更多的國產車型服務,并開發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新車型,這已遠遠落后于許多國內合資企業。
從豐田此次在華推出“新卡羅拉+雷凌”組合利用全新平臺車型對稱性延展來拓寬兩個合資公司的產品線、降價成本,試圖通過發力緊湊級市場達成未來在華銷量目標,但“雙生兄弟”的使用手法卻顯得有點對中國消費者不尊重,到底這些產品主要是給歐美人設計而不是專門為中國人開發的產品!原滋原味的歐美產品如果沒有做適應中國國情的本土化改進,市場表現也不可能好。(王禁)
跨國車企在華推"雙生車" 消費者就該拾人牙慧?
2014-05-13 15:29:08
中新網
(責任編輯:
)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