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缺陷管理中心收到用戶信息17000多件
缺陷管理中心信息部主任稱:
用戶投訴是最有效的發現產品缺陷的渠道
2018年2月2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了解到:在2017年消費者向該中心提交的“用戶認為產品可能存在問題的報告”(以下簡稱缺陷報告)中,有超過70%反映了車輛可能存在的批次性的安全隱患問題。“這些缺陷報告引發了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密切關注和認真研究,為發現汽車可能存在的批量缺陷的線索、明確缺陷調查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礎。這個比例的不斷提高也表明了廣大車主和用戶對于汽車安全的日益關注,以及對于政府開展汽車召回監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信息部主任(以下簡稱信息中心)對記者說道。
中國汽車社會正在逐漸成熟
信息中心主任向記者介紹去年用戶向管理中心缺陷報告的特點時說:“我們收到來自汽車消費者的缺陷報告每年都在增加,去年收到的報告覆蓋了國內幾乎所有主流的車型,其中合資品牌汽車占70%,進口品牌占14%,自主品牌占16%。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汽車現在的新車產銷量已經達到了40%,這反映了自主品牌企業在快速、有效處理市場反饋、提升售后服務能力方面做了更多工作。”
“在車輛行駛里程方面,里程在10萬公里以內車輛的缺陷報告占94%,6萬公里以內的缺陷報告占80%。”信息中心主任特別提醒記者注意:“6萬公里”意味著汽車“三包”規定的門檻,也就是說大部分缺陷報告是針對三包期內的車輛的,這中間很多用戶汽車的故障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仍然向管理中心提交報告。這說明現在消費者的公共安全意識開始增強,不僅以單純地為自己解決問題為目的,并且從用戶報告的問題中我們也能夠看到,現在中國的汽車消費者更加趨于理性和專業,這意味著中國的汽車社會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問題反饋集中在發動機、傳動系統和車身
信息中心主任告訴記者:通過對去年用戶反饋的問題數據分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保有量并不高的車型問題報告量卻比較大,還有一些問題經過多年反饋,現在仍然存在。
翻開手上的統計總結報告,信息中心主任告訴記者:“用戶反饋的故障分布主要是傳動系統、發動機和車身。而用戶提及的傳動系統、發動機故障表現主要是動力突然缺失、機油消耗大、頓挫、抖動、異響……而對車身問題的抱怨主要集中在車內異味上。”
“我們也注意到,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車輛故障的反饋和處置效率正在不斷提高,我們獲得產品缺陷線索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加。因此特別呼吁廣大車主,無論車輛故障是否已經得到處理,希望都能將所出現的問題向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反映,為發現更多的安全隱患問題提供幫助,為產品安全的社會共享和共治貢獻力量。”說著,信息中心主任合上了他手上的報告,結束了記者對他的采訪。(曹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