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禹含
經歷了廣州車展的集體沉寂,到了年底,各家造車新勢力又紛紛活躍起來。下周,蔚來將發布第二款電動SUV;小鵬汽車的首輛汽車小鵬G3也將正式上市……2018年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從各家年終成績單來看,真正實現交付的品牌仍是鳳毛麟角,量產規模十分有限。還有一些品牌仍停留在造概念“玩PPT”的階段。
蔚來1萬輛量產贏得賭約
日前,蔚來汽車在其安徽合肥工廠舉辦第1萬輛ES8下線儀式,宣布達到1萬輛量產里程碑。同時,根據蔚來曬出的蔚來ES8交付量,截至今年11月,蔚來已累計交付8030輛蔚來ES8,月交付量已爬升至3089輛。這意味著,蔚來創始人李斌將贏得與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年內交付1萬臺車”的賭局。
今年7月,何小鵬在其朋友圈稱造車新勢力“今年沒人可以交付1萬臺”,隨后李斌發起賭局。對于此次蔚來1萬輛車下線,何小鵬大方發文為蔚來叫好,但他似乎仍有所保留地表示“期待明年1月份看到的上險數量超出目標”。
威馬、電咖、前途、新特等也已經開始交付。威馬今年9月開始交付EX5,當時對外宣布年底規劃交付量達5位數;新特計劃今年交付規模在4000輛至5000輛之間。
但其他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仍處在推出車型或概念車階段,遲遲拿不出真家伙。如奇點汽車的首款車型iS6本來計劃年底交付,如今推遲至2019年春節前后;因與恒大鬧翻,賈躍亭說要年底量產的FF91更是前途未卜。
全國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為35.2萬輛,其中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僅為4544輛,占比僅1.3%。
追趕特斯拉品質仍存疑
各家造車新勢力都想做“中國版特斯拉”,而電動汽車“老大”特斯拉也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威脅。
從月度數量來看,蔚來交付量月月攀升,從最開始的幾百輛到10月的1573輛、11月的3089輛。而特斯拉10月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僅有211輛,暴跌70%,三季度銷量整體下跌了37%。無奈之下,特斯拉日前宣布降價,在中國的產品售價下調12%到26%,降價幅度最高達38萬元。
有網友表示,造車新勢力善于“花式營銷”,相比于特斯拉的高價位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不過,領跑的蔚來也被質疑“為速度犧牲質量”,一直爆出各種問題。11月底,有自稱是蔚來ES8第1589號的車主在蔚來官方APP上發文稱車輛存在多個問題,并要求退車。“補個漆可以補半個月,Nomi(車載機器人)半夜唱歌自嗨嚇到保安,后視鏡不能動,車門開不了,系統經常死機……”此外,蔚來舉辦穿越新疆活動,卻用板車拉著充電車隨時補電,被網友嘲笑為帶著“奶媽車”。
造車在車輛研發、線下體驗店擴張、互聯網營銷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造車新勢力不斷擴大的虧損令其備受質疑。從蔚來汽車發布的2018年三季度財報來看,季度營收14.7億元,環比增長3095.3%;凈虧損28.1億元,環比增長56.6%;負債額65.61億元,對比年初的24.02億元增長了近2.73倍。
代工獲認可量產或加速
造車新勢力交付“難產”的背后,無法獲得生產資質是一大阻力。目前,只有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等少數幾家獲得工信部和發改委的“雙資質”,可以自己建廠造車;其他的多數品牌只能代工生產。
日前,工信部公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鼓勵道路機動車輛研發設計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研發設計企業借用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申請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這意味著,造車新勢力的代工模式合法化。“這有利于新勢力更快發展。”全國乘聯會主席崔東樹表示,新勢力造車企業產品設計創新和技術突破較快,但生產制造能力相對偏弱,導致新產品設計到投放的速度被放緩。
盡管迎來利好,但隨著本土車企、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力,合資股比放開,財政補貼退坡,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業內普遍認為,未來能夠存活的造車新勢力只有三四家,盡快拿出高品質產品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