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聯網巨頭仿佛同時喜歡上了“架構調整”。在騰訊、阿里、美團等一眾互聯網大佬紛紛升級組織架構之后,滴滴也在這個冬季開始“大象轉身”。
12月5日,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和總裁柳青發內部郵件,宣布對組織架構作出升級和調整。此番變革中,滴滴對內部架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合并專車快車事業群,成立網約車平臺公司;原小桔車服和汽車資產管理中心合并,升級為新車服,成立車主服務公司。
除此之外,滴滴還把“安全性”的要求滲透到結構變化之中,“升級安全管理體系”,在行政架構上設立首席安全官一職。
有聲音認為,滴滴此番調整幅度很大,這是其對網約車合規性要求即將到來的應激反應。
滴滴內部信中也提到,“今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平臺兩起惡性安全事件打亂了滴滴原有布局,不得不停下腳步思考。短期來看,如何推動網約車合規進程確實充滿挑戰;長期來看,推動出租車行業升級和網約車融合發展,如何實現其“大出行”戰略,也是滴滴要面對的問題。
沒有被提及的順風車業務
外界對于滴滴架構的此番調整,最感興趣的點在于順風車業務。
順風車曾被滴滴寄予厚望,被貼上環保節能、減緩交通壓力和共享經濟典型代表的標簽,甚至滴滴希望賦予其更多社交化功能來提高用戶黏性。但兩起安全事件打亂了滴滴的計劃。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認為,此次順風車業務在滴滴調整升級組織架構中只字未提,意味著該產品的棘手性,以及滴滴內部對此產品的復雜態度。
架構調整未言及順風車,新京報記者采訪滴滴有關方面,對方稱以內部信息為準。接近滴滴的人士則介紹,滴滴順風車業務仍無限期下線。
此前的11月28日,交通運輸部牽頭的檢查組指出,順風車產品存在用戶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和安全隱患,產品“社交化”定位誘發重大安全風險,涉嫌非法經營道路客運,業務資金結算模式不合規。交通運輸部責令滴滴公司在未完成安全隱患整改前,不得繼續開展順風車業務。
交通部也曾指出,滴滴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應急預案制定不科學、體系不健全、應急演練不到位,應急管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客服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應急處置效能低下,與有關部門的聯動機制不健全。
當時,程維表態,滴滴誠懇接受指出的問題,并深刻反思。滴滴安全整改行動在未來半年內仍將持續進行,順風車業務仍將無限期下線整改。
順風車繼續無限期下線,安全事件給滴滴敲響了警鐘。
12月5日的調整中,滴滴任命集團安全事務部負責人王欣為首席出行安全官,向程維匯報。任命集團信息安全部負責人卜崢為首席信息安全官,向CTO張博匯報。地方事務部設置應急處置部和地方公安及應急管理聯絡部,任命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負責人。各部門還抽調力量組成應急辦工作小組,持續提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專車快車合并應對合規大限
滴滴此次最核心的調整是合并原快捷出行事業群和專車事業部、豪華車事業部,成立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任命付強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網約車公司CEO,向程維匯報。
2017年,滴滴曾將快車事業部、出租車事業部、專車事業部等部門優化為快捷出行和品質出行兩大事業群。而如今,專快車的組織架構,已從部、事業群升級為網約車平臺公司。
此舉被視為滴滴1.0跨向2.0時代的重要舉措,專快車合并,有利于高效執行網約車合規化的進程。滴滴表示,網約車平臺公司下階段將全面推進網約車合規化進程,層層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集中力量建設和加強駕管體系,做好車主準入、培訓和考核等事關安全和體驗的線下工作。
一段時間以來,網約車營運問題爭論已久。不少平臺公司被部分城市對司機本地戶籍的要求困擾不已,此外,一些地方還對駕駛員學歷及車輛軸距和定價等做出限制性要求,部分網約車司機處于灰色地帶。
今年以來,網約車的監管強度從年初美團滴滴競爭開始,在滴滴兩起安全事件之后達到了新高度。9月10日,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緊急通知,要求立即開展行業安全大檢查,加強網約車和順風車平臺駕駛員背景核查,2018年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并基本實現網約車平臺公司、車輛和駕駛員合規化。
滴滴升級組織架構前一周,11月28日,交通運輸部牽頭的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其中滴滴被指出,“網約車非法營運問題突出。平臺公司、車輛、駕駛員大量存在無資質非法運營的情況。”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高鐵站、機場等場所等執法力度依舊比較大。推進網約車合規化無疑對公眾的安全出行有強力保障,但在網約車新政未松動的情況下,網約車平臺的活躍度必然下降,黑車現象難以杜絕。所以,出行的“效率”與“安全”問題仍需磨合。
市民楊周(化名)告訴記者,最近在中關村下班打車,快車要排隊一個小時,專車半個小時,三里屯也是排隊半個小時起步。“高峰期車越來越難打,以后車費會不會也上漲了?”
也有乘客表示,出行“效率”和“安全”相比,后者肯定最重要。
滴滴融合出租車或需更多誠意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出行平臺中滴滴、嘀嗒、首汽約車等有網約出租車服務,其中嘀嗒還為出租車公司定制開發運營管理平臺,將接單及服務評價相關數據、投訴處理機制以及線上辦公進行數據化、可視化,頗受出租車司機群體認可。
以出租車業務起家的滴滴,此次調整中升級了出租車業務的地位——滴滴CTO張博將負責原快捷出行事業群出租車事業部。滴滴稱,將向出租車業務加大產品技術資源的投入,促進出租車產品升級和新舊業態融合發展,進一步探索出租車與網約車融合的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張博作為首席技術官,負責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此番將出租車事業部從快捷出行事業群剝離,可見滴滴對于出租車與網約車融合的重視,以及幫助出租車行業升級的決心。
程維也多次提到與出租車的融合,“我認為出租車融合是行業當前的主流趨勢。堅信幾年以后出租車就是網約車,網約車也會變成出租車。滴滴第一步是出租車的線上化;第二步是出租車的市場化,網約車是市場化的出租車。”
滴滴融合出租車或需要更多的誠意。杭州出租車行業協會秘書長許增期認為,起家于出租車的滴滴與出租車融合或合作首先要解決信任問題。
“網約車與出租車一定程度是競爭關系,但是市場是多元化的開放的,需要存在不同的出行方式。”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此次滴滴在這個問題上作出一大讓步,可以預想以后滴滴將以半公益半商業的邏輯幫助出租車融合或升級。
汽車后市場是滴滴的“新大陸”?
滴滴新成立了車主服務公司,把原來的小桔車服公司與汽車資產管理中心(AMC)吸收了進來,任命陳汀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車主服務公司總經理,向程維匯報。
滴滴表示,新車服致力于建設一站式汽車運營和車主服務平臺,全力為網約車安全、合規需求提供資源保障,并在原有維保、加油、充電等汽車后市場服務基礎上探索汽車新零售。滴滴提到,車主服務公司的升級將為車主構建一站式的汽車服務體系,“也將為滴滴長遠發展開拓新的增長引擎”。
顯然,車主服務被滴滴賦予了更高的地位。事實上,滴滴成立車主服務公司也是有章可循,若沒有今年的兩起安全事件,這塊業務或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今年4月,滴滴和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成立“洪流聯盟”,與汽車產業鏈合作,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同時,滴滴還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小桔車服”公司,并對小桔車服公司投資10億美元,涵蓋已有的汽車、加油、維保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
易觀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后市場規模將達到10600億元(不包含汽車金融),同比增長約21.4%,預計到2019年汽車后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汽車金融也是一塊香餑餑。根據鯨準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總規模已達11623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業市場容量將達20000億元。
滴滴對于金融業務也早有布局。2017年底,滴滴以3億元收購一九付支付牌照,當時滴滴回復新京報記者,“未來支付公司將服務于滴滴相關出行場景,提升司乘體驗。”此后將金融業務部門升級為事業部,還與國際金融公司(IFC)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新興市場中開啟數字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
12月10日,新京報記者進入滴滴出行客戶端,“車生活”板塊已列為導航欄,已有養車、加油、二手車、借貸、車險等服務。
丁道師認為,滴滴網約車業務發展速度放緩,而汽車后市場是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若能發展得好,將成為拉動滴滴業績增長的火車頭。
記者 陳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