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賣是由外賣小哥送來,還是無人車送來?”在近日舉辦的2019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首次亮相的美團無人配送車“小袋”用實際行動做了回答。除了無人配送車,無人卡車、無人轎車……展覽上,各種體現智能駕駛技術的裝備和系統可謂琳瑯滿目。
外形呆萌、自主行駛駕,在北京海淀公園,一輛叫“阿波龍”的小型游覽車總會引起游客關注。它采用無人駕駛技術,每次可載七八位旅客,提供園區特定路線的擺渡服務。
與此相類似,由上海深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熊貓智能公交近期也在進行量產和試運行。這款公交車通過自動駕駛、人車對話、視覺防盜、乘客異常行為檢測、防盜防偷系統、定向聲源、逃票追索、眼控廣告等技術的結合,實現智能駕駛。識別、剎車、停步、重啟,熊貓智能公交都可自主完成。
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駕駛嘗試的大幕更是早已拉開。2018年以來,美國打車平臺Lyft稱已完成超過5000筆無人駕駛訂單,無人駕駛出租在阿聯酋、俄羅斯等國正式上路,日本已進行東京“山手線”電車的無人駕駛試驗……
除了推出基本的載客需求,智能駕駛也在嘗試更多的應用領域,甚至參與“跨界”。例如美團的無人配送車、德邦的無人貨車,都將無人駕駛應用在物流配送領域;而深蘭科技則試圖將無人駕駛技術與新零售結合起來,在車上則設置自動售賣機、咖啡吧或會議室,讓它們成為自主移動的“公共空間”或社交場所,用戶只需通過手機發送服務需求,這些餐車或移動零售車就會自動駛來,為顧客提供服務。
說到無人駕駛,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問:無人駕駛安全嗎?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駕駛的安全性,依賴于人工智能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認為,當前的無人駕駛技術主要面臨對環境的可靠感知、預行為理解、應對意外等方面的難題,例如如何對交警的手勢作出反應,如何應對突然從路邊闖出的行人等。這需要把深度學習網絡、長短期記憶、選擇性注意機制等技術整合到自主駕駛系統中。
“無人駕駛在公交領域會較快實現。”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平表示,公交車走固定線路,行駛環境簡單。同時,他認為無人駕駛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例如熊貓智能公交,就是使用機器視覺精確識別、感應環境并自主規劃路徑,避讓行人、障礙物等,實現公交車自主行駛。此外,車上的高安全級別異常行為監控系統能全方位識別分析乘客異常行為,包括偷竊、摔跤、吸煙等。系統可記錄行為實施者體貌特征,后臺即時播報預警,使得公眾出行的安全性得以全面保障。”采訪中,深蘭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展望未來,相關人士認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推廣需要系統規劃與多方面配套措施的出臺。
江淮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副總監吳瓊表示,國家應從整體層面系統謀劃、協調推進自動駕駛設計的各項技術發展,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駕駛汽車技術創新體系,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上海汽車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副總經理項黨建議,進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內部道路等更加復雜、區域更廣、場景更復雜的社會道路的放開力度,分等級逐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和公告監管,讓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可以一級一級“通關”,逐步提升安全等級,積累經驗、快速成長。
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