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生產高度集中的格局下,中國汽車品牌之多令人費解。不過,隨著國內車市陷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殘酷的車市淘汰賽終于來臨。最新披露的全國汽車銷量數據顯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8.5萬輛,同比下降27.9%。尤其在乘用車領域,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下滑至37.1%,為3年來的最低點。幾天前,海馬汽車“賣房救車”的一紙公告,更是折射出非主流汽車品牌的生存之艱。
銷量大跌海馬賣房救車
車企竟成房產大戶?近日,海馬汽車的瘋狂賣房行為引發關注。5月16日,海馬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售海口市金盤工業開發區的閑置房產,共計住宅269套,商鋪15套;4月23日,該公司曾公告,擬出售位于上海市的36套閑置房產和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81套閑置房產。
海馬汽車變賣房產的原因正是為了粉飾財報、避免摘牌退市。在自主品牌陣營中日漸邊緣化的海馬汽車,2017年和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負9.94億和負16.4億,連續兩年巨虧,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如果2019年不能扭虧,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但今年以來,海馬汽車銷量繼續下滑,4月僅實現銷量2650輛,同比下降34.95%;1至4月累計銷量為7742輛,同比下跌72.2%。
海馬汽車“賣房救車”背后是車市低迷下整個自主品牌的舉步維艱。
從最新披露的4月銷售數據來看,各家自主品牌銷量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下滑。“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車,4月份銷量為10.4萬輛,環比下滑17%、同比下滑19%。長安汽車4月份銷量僅3.2萬輛,同比下滑45%。廣汽傳祺4月份銷量僅2.68萬輛,同比下滑38.3%,結束了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的同比正增長。上汽乘用車4月份銷量為5.66萬輛,同比下滑9.13%。
市場份額創3年新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38.9萬輛和835.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和12.1%,降幅比1至3月分別擴大1.2和0.8個百分點。
雖然自主品牌銷量下滑跟整體車市低迷有關,但市場份額的下降似乎更能說明問題。2019年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8.5萬輛,同比下降27.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1%,比上年同期下降5.2個百分點。這是自主品牌份額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下滑,并且創造了從2016年以來的最低市場份額紀錄。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曾高達43.9%。
業內普遍將40%的市場占有率看作是自主品牌能否站穩腳跟的重要關口。“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車或將失守40%市場份額紅線。”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判斷。
為何自主品牌受到的沖擊最大?“自主品牌的主要受眾,即入門級消費者購買力不足,而二次購車的置換群體,受限購政策和豪華車大幅降價影響,更傾向于購買高檔車型。”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入門級消費者購房支出太大,影響購車消費。同時,近期因國六標準實施帶來的觀望情緒,都影響了汽車銷售。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仍然不夠牢固。此前借著購置稅優惠政策,很多自主品牌靠低價打開市場。如今,市場迅速萎縮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的首選依然是技術實力更強的合資品牌。
中國車市迎最殘酷考驗
“2019年是中國汽車市場最殘酷的一年,要淘汰很多企業。”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對外表示。
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地位。但不同于全球汽車產銷高度集中于幾大巨頭的狀況,中國汽車品牌之多名冠全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場上約有100多個乘用車品牌,絕大部分年產銷規模不足20萬輛。與此同時,新能源賽道上還不斷有造車新勢力的新品牌誕生。而根據去年全球汽車銷量排行,十大汽車巨頭中排名墊底的鈴木汽車,總銷量也超過321萬輛。
“在車市快速增長時期,銷量不太高的自主品牌車企各自還能活得比較滋潤。現在市場急踩剎車,新車價格體系重塑,車企必須有足夠的規模效應才能得以生存。”一位汽車從業者感嘆,市場大洗牌已經開始。相比大眾、豐田、雷諾-日產三大巨頭搶占全球車市三分之一份額的情形,中國汽車產銷的集中度也會不斷提升,一些邊緣化的品牌將加快退市。
另據了解,國六排放標準的提前實施,也是眼下自主品牌面臨的難題。車企要達到國六標準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做技術改造,對跨國車企來說,國外已有符合排放標準的技術,引進國內加以改進,執行國六標準問題不大。但對于規模較小的自主車企,要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比較困難,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今明兩年自主品牌汽車的整體市場占有率。(董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