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優化商圈道路設計
成都治堵細“繡花”
紅照壁路口位于四川成都市中軸線上,鄰近天府廣場,是進出城的交通主干道,早晚高峰交通壓力巨大。現在路口4個方向都設置了“直行待行區”和“左轉待轉區”,從高點俯瞰頗有氣勢。
設置了“直行待行區”后,效果如何呢?近日,公安部交管局組織召開的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組織優化工作現場會在成都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交管部門的100余人現場聽成都交警講“治堵經”。
“路口4個方向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車流量均提升10%左右,路口每小時可多通行640―800輛車。”長年在紅照壁路口執勤的交警一分局二大隊副大隊長謝鵬,對這里的情況了如指掌。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85%以上路口處于飽和狀態。為此,交警部門在中心城區部分路口實施“直行待行區”交通組織模式,通過對路口時空資源的二次分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路口的有效時間和空間,實現了路口資源的集約利用。
路口方寸之地如此精細“繡花”,那破解大型商圈存在的擁堵有何良策?醫院周邊的“堵局”又該如何破解?
太古里商圈的工作日平均客流約11萬人次,周末高達13萬至15萬人次,超高人氣帶來了巨大交通吸附力。交警三分局副局長江誠介紹,針對商圈的特殊地理區位,分區設置出租車、網約車“即停即走”泊位,動態發布出行信息。明確貨車上下貨區域設在地下停車場;在商圈主要道路——紗帽街,精細布設兩處寬幅人行橫道線,優化行人信號配時,引入新型行人過街語音提示系統。“目前,商圈道路交通運行保持平穩,節假日交通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
首次在出入華西醫院必經的中小街道——電信路,設置公交專用道;調整公交站點位置,協調增開3條專線巴士,加強與地鐵、BRT快速公交接駁。充分利用華西壩地下空間,實現外圍停車與醫院之間便捷轉換,削減醫院片區交通總量。在電信路上設置兩條就醫車道,設置急診禁停區,確保生命通道暢通。
過去最堵的電信路設置公交專用道后,該路段的公交車運營速度從1公里/小時提高至16公里/小時,高峰周轉時間縮短30%,配車數減少15%,公共交通分擔率提高兩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成都交警還樹立大數據思維,積極探索“互聯網+交通管理”新模式,初步實現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去年7月,成都交警在全國首創推出了“蓉e行”交通眾治公益聯盟平臺,提供了交通違法舉報、交安設施故障報告、交通組織優化建議、私家車停駛申報等多項功能。(本報記者 王明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