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徐天允)據人民網報道,7月16日,恒大集團與國家電網正式成立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將聚焦社區智能充電樁建設運營、智能充電樁銷售等業務。
今年5月,大眾中國、一汽集團、江淮汽車與江蘇萬幫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充電樁研發和生產;2015年9月,上汽集團成立安悅充電,從事新能源汽車配套充電樁研發生產、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業務,充電樁市場或將成為車企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與國家電網放權吸引資本涌入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可謂是井噴式增長。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61萬輛,相比于2017年增長70%;另據乘聯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僅乘用車市場就共計售出56.7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67%。
目前,新能源汽車仍在快速增長,市場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和車型也在不斷增多,但充電樁一直遠落后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配套設施,發展速度慢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為此,國家發改委曾在2015年印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其內容指出:2015年到2020年需要新建公交車充換電站3848座,出租車充換電站2462座,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站2438座,公務車與私家車用戶專用充電樁430萬個,城市公共充電站2397座,分散式公共充電樁50萬個,城際快充站842座。另外,早在2014年,國家電網便宣布允許社會資本與國家電網競爭,投資建設充換電設施。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國家電網的放權,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一部分社會資本蠢蠢欲動。
車企涉足充電樁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
眾所周知,充電樁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長、市場沒有明確的盈利點,理應僅能吸引部分社會資本,但又緣何有眾多社會資本紛紛布局充電設施建設?縱觀近期宣布涉足充電樁的社會資本可以發現,目前涉足充電樁市場的社會資本均為汽車企業,恒大集團也因收購國能汽車51%股權成為車企控股方。對于車企或車企控股方而言,由于目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仍處于尚未完善階段,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限制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的壁壘。而車企或車企控股方投資建設充電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促進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廣。同時,車企涉足充電樁市場還可以更好地與自身產品進行配套,改善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使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大幅提升。
充電標準統一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但涉足充電樁的車企仍存在一些問題,譬如,目前充電效率最高的是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但其無法兼容國家電網充電站,容易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車企需要考慮如何權衡充電效率與標準統一。另外,車企還需考慮如何在商業中心、寫字樓等公共場所加入充電點建設;如何協調車位管理、充電后臺運營、車主充電收費之間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