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近30年高速發展的國內車市,2018年迎來首次下滑,嚴峻形勢一直延續至今,且愈演愈烈。汽車行業不景氣,車企間的競爭越加殘酷,經過“你死我活”的斗爭,優勝劣汰已經不再是市場理論推演,而是變成既定的結果。
正如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所言:“中國汽車工業50%車企破產以后,剩下50%的競爭可能才是最激烈的。”在他看來,未來一半以上的車企都將在競爭中消亡,而留下來的還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整車企業游走在生死邊緣,最為敏感的莫過于與之深度聯系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毫無疑問,整車企業發展不利,自然會引起上游零部件企業的波動。那么,如何看待市場下行中的零部件行業?新形勢之下,整零關系也即將走向新的歷史階段。
砸向整車企業的訴狀
7月29日,萬安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諸暨萬寶機械有限公司(簡稱“萬寶機械”)向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要求力帆股份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簡稱“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支付約607.57萬元貨款。
力帆汽車由“摩幫大哥”的尹明善創立,從摩托車業務逐步拓展至汽車領域,力帆集團市值曾一度達到10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力帆汽車轉型求發展的步伐始終未停止,從摩托車制造行業殺進乘用車領域,隨后在新能源汽車板塊大量投入,他們一直期望有所作為。
然而市場并不如其所愿。如今的力帆汽車,銷量斷崖式下滑,多筆債務到期,產品頻頻暴露問題,一時間焦頭爛額。不僅市值腰斬,力帆汽車還被供應商、金融租賃公司、經銷商集體催債。
自主整車企業紛紛出局,已非個案。近段時間以來,包括北汽銀翔、長江汽車、華泰汽車紛紛被曝欠款停產,漢騰汽車、長豐獵豹、東風風行、江鈴汽車、君馬汽車等車企也在苦苦掙扎。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顛覆傳統的豪言壯語再也“閉口不談”。
從“增量”發展時代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汽車市場下行也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而與之休戚相關的上游零部件企業,則更如在刀尖上起舞,壓力山大。
“一切所為,只求自保”
如果說整車企業欠款數額較少,能承擔的地方必然會予以體諒,然而欠款數額已經影響到零部件企業的生存,作為上游供應商,在整體局勢艱難的情況下,唯有按下‘止損鍵’,尋求自保。”對于萬安科技起訴力帆汽車的事件,近日,有知情人士向《中國汽車報》記者如此透露。
萬安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訴訟事項公告顯示:自2007年起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持續向諸暨萬寶機械采購制動器、離合器總分泵、真空助力器等汽車零部件,諸暨萬寶根據訂單按時發貨,及時履行合同義務。
公告還顯示,從去年開始,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批量出現未能按期付款情形,尤其是開具的銀行電子承兌匯票也未能付款。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拖欠貨款行為已造成諸暨萬寶機械損失。截至起訴日,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共欠6,075,727.81元貨款,仍未付清該筆貨款。除了力帆乘用車、力帆乘用車北碚分公司欠款未結清之外,力帆汽車本部還有211,943.89元貨款仍未付清。
負債累累的力帆汽車也并非首次被追債。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統計,近12個月以來,力帆股份及其子公司在內被訴訟的涉案金額達14.23億元,包括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紅星美凱龍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重慶森邁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都是力帆股份的債主。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以來力帆股份便連續虧損,最高虧損額約26.13億元。
迫于生存壓力,力帆股份先后兩次變賣資產,尋求自救。其中,包括原產能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及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后者被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原車和家)收入囊中,一時成為行業重磅消息,登上各大媒體頭條。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而言,進入整車企業供應體系,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雙方的供應關系也相對穩定,一旦下游整車企業出現經營問題,上游的零部件企業也很難迅速轉移到其他供應體系,壓力襲來之時,零部件企業必然首當其沖。
方寅亮所言確實如此。日前,世界知名的德國汽車涂裝、熱處理、尾氣處理設備供應商艾森曼正式向德國斯圖加特地方法院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意味著一家具有實力的隱形冠軍倒下。究其破產原因,其中一條顯示:激進的業務擴張和造車新勢力們面臨的資金困難拖累了艾森曼的營收。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特別是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延期并最終取消2.41億元的設備供應合同,造成艾森曼7457萬美元 “壞賬損失”。正是法拉第未來拖欠和壞賬的“神助攻”,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零部件與整車企業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系。”零部件行業專家王敏(化名)向記者表示,整車企業因經營問題陷入困局,將會給上游零部件企業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整車企業債務及資金周轉壓力增大,影響零部件企業正常回款,壞賬率也因此提高;其次,長遠來看,零部件企業的員工薪資支付、原材料采購、研發投入都會帶來深遠影響。
新時期整零關系問題浮出水面
中汽協產銷快訊顯示,上半年以來,自主陣營中前7名企業的銷量已經占據總銷量2/3以上,市場集中度和競爭激烈程度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合資品牌高強度的夾擊,更讓其他自主品牌難有喘息之機,留給中國汽車企業的機會越來越少。方寅亮表示,汽車產業“跑馬圈地”時代已經過去,力帆汽車的案例不是個案,或許只是汽車產業大浪淘沙的開端,未來還可能會有更多的汽車企業面臨優勝劣汰。
按照上述邏輯,萬安科技與力帆汽車之間的整零分歧,不是第一家,更不會是最后一家。面對這些分歧,關于新時期的整零關系問題,也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話題。正是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利益高度綁定的關系,雙方在新形勢下變得相對微妙。方寅亮坦言:“當市場大環境不利之時,產品嚴苛程度更高于以往,實力較弱的企業短板越來越明顯,被淘汰的概率就越大,那么整零之間的關系也將會越來越復雜。”
王敏則認為,越是艱難的時刻,越需要良性的整零關系為基礎,新形勢下,也需要從新角度考慮整零關系。如何化解?“歸結起來,就是整零戰略協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第一,秉承上下游的合作理念,同步開展涉及汽車新課題研發,做到共同出力,共享利益。第二,雙方形成安全可靠的配套體系,雙方并非簡單的價格選擇,對于核心零部件,整車企業甚至可以參股,建立共同面對挑戰的關系。第三,整零攜手走向國際市場,而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王敏說。(李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