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徐天允)日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機械工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實現營收10.53億元,同比增長1.29%,但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低于機械工業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自去年以來車市出現銷量下滑,導致汽車產能減少。
汽車制造業與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圖片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傳統車企工廠產能過剩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二十八年來首次真正負增長;進入2019年之后,車市下行趨勢愈演愈烈。今年1至7月,狹義乘用車(不含微面)零售銷量同比下降8.8%,下降趨勢日趨明顯。中國車市的陰霾毫不留情地席卷著汽車市場所有參與者,在此背景下,多個車企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市場表現,致使其產量下調,最終導致產能過剩。面對此問題,各大車企均紛紛推出相應舉措。
長安福特曾在2016年達到銷量頂峰時期,年銷量高達95.7萬輛,進入“準百萬俱樂部”行列。2017年,長安福特哈爾濱第五工廠正式投產,加上此前的4座工廠,長安福特年總產能達到了140萬輛。在多數人認為2017年長安福特會穩步上揚,進入“百萬銷量俱樂部”之際,長安福特銷量出現戲劇性反轉,在2017年,長安福特銷量僅為82.8萬輛,同比下滑13.47%。而2018年銷量更是低至37.3萬輛,同比下滑54.3%。今年1至7月,長安福特共計售出9.6萬輛,再度呈現斷崖式下降,導致其產品線利用率大幅降低。為此,長安福特于今年7月調整了市場戰略,利用以銷定產的模式減少經銷商庫存壓力及流動資金。在產能過剩大背景下,以銷定產確實更符合市場實際情況,但以銷定產存在產品交付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產能嚴重閑置等問題。
長安福特哈爾濱工廠下線畫面(圖片來自長安福特官網)
東風悅達·起亞在華共計三家工廠,年總產能90萬輛。2014至2016年是其銷量頂峰時期,年均銷量在65萬輛左右。自2017年起,東風悅達·起亞銷量開始下滑,2017年總銷量甚至低至36萬輛,呈現“攔腰斬”形態。2018年總銷量37萬輛;今年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共計售出18萬輛,銷量仍未有起色。今年6月,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鹽城工廠)正式停工,并將工廠長期租賃給新勢力造車企業華人運通。
東風悅達·起亞與華人運通簽署合作事宜,轉租第一工廠畫面(圖片來自華人運通官網)
無獨有偶,海馬汽車目前共計三家工廠,年總產能共計40萬輛。自2017年起,海馬汽車銷量呈現大幅度下滑,今年1至7月甚至僅售出1.7萬輛。目前海馬汽車股票代碼已增加*ST標識,即企業連續兩年以上虧損且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可能面臨退市風險。目前,海馬鄭州第三工廠已長期租借給新勢力造車企業小鵬汽車;今年5月,海馬汽車對外發布公告稱擬出售284套閑置房產。對于車而言,無論是轉租工廠還是變賣閑置資產都可以看做是一種“丟車保帥”,謀求進一步發展的舉措。
新勢力車企半年銷量尚未過萬,仍需繼續發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車市下行的同時,新勢力造車車企也開始初步嶄露頭角。據乘聯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共計售出9596輛,在新勢力造車企業中位列第一;威馬汽車共計售出8747輛,位居第二;蔚來汽車共計售出7481輛,位列新勢力車企第三名。
實際上,“新勢力造車”只是對某些互聯網企業或其它非汽車企業涉足汽車行業的一種稱呼,與傳統車企的區別僅僅是更偏向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智能、網聯方面的技術運用得更快;產品更新迭代速度更快。本質上仍為造車企業,因此,也同樣需要考慮傳統車企所面臨的問題。目前,新勢力車企半年銷量均未過萬,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仍需融資維持生計。另外,海馬小鵬智能工廠年總產量15萬輛;威馬工廠年總產量20萬輛;江淮蔚來工廠年總產量10萬輛,同樣面臨傳統車企需面對的產能過剩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固然很好,但汽車是一個從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的閉合回路,因此,造車并非快速盈利項目。雖然部分新勢力造車已經嶄露頭角,但其銷量仍無法與傳統車企相提并論,若想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腳跟仍需繼續發展。
當車市連續下行時,市場就好像一面“照妖鏡”,有實力、產品力強的車企可以無懼“嚴寒”;部分車企則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甚至虧損。無論是傳統燃油車企、傳統新能源車企還是新勢力車企,均進入了大洗牌階段,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車企出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