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能源科技展望報道稱,內燃機汽車在2035年仍將占有汽車市場84.4%的份額。2017年,彭博新能源財經報道,內燃機汽車在2035年仍將占有81%的份額。2017年,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電動汽車數量將增長到1.25億輛,但仍不超過汽車總量的10%。《美孚公司2018年至2040年世界能源展望》也預測,未來在交通運輸行業,石油仍將是主要能源形式。”8月6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對記者說。
當前,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利好的助推下得以快速發展,業內也有不少唱衰內燃機的聲音。對此,邢敏斬釘截鐵地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機仍將是汽車主要動力。”
■內燃機產業仍是國民經濟基礎
內燃機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內燃機是我國石油消耗的最大主體,同時也是節能減排的最大主體。2017年,內燃機消耗商品燃油2.7億噸,其中有7738萬噸汽油、16717萬噸柴油,還有潤滑油、燃料油,占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64%,超過全年進口石油總量。內燃機是道路、非道路移動機械和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內燃機是用途最廣泛、熱效率最高、結構最緊湊、成本最低的多種機械動力源,未來30年至50年仍將是主要的動力源。
2013年至2017年,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穩中求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大環境下,我國內燃機行業平穩調整,整個行業發展沒有大起大落,調整幅度在正負5%之間,整體運行情況良好。五年來,整機銷量經歷了由高向低再回升的態勢,呈“U型”狀;全國內燃機工業發展較為平穩,功率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內燃機總產量達到8100萬臺,總功率達到26億千瓦,進出口總額達到278億美元。其中,車用內燃機產量達到2653萬臺,摩托車用內燃機達到1791.5萬臺。
內燃機發展已經有100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內燃機技術不斷發展,滿足社會對動力的需求,推動了近代工業革命,彰顯了內燃機的價值。
當前,隨著時代的進步,內燃機技術仍在迅猛發展:稀燃技術、快速燃燒系統、分層進氣系統、隔熱發動機、新型增壓技術逐步得到應用;新材料、代用燃料、高性能潤滑油的研究也廣泛開展,并取得了引人關注的成績。同時,新的設計思想、新的制造技術、先進的實驗手段的產生和應用,使內燃機面目一新,特別是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在內燃機上的應用,將使得內燃機進入全新的時代。電控化使內燃機的運行參數保持最佳值,使內燃機功率、消耗、排放得到了最佳平衡,使內燃機工業處在新技術發展高潮之中。
邢敏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或者說在未來若干個技術發展周期里,作為移動動力,內燃機仍將占有主要支配地位。其中有三個決定因素。
一是現在內燃機的綜合熱效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美國DOE綜合29位權威專家意見,認為不考慮摩擦損失,內燃機最高有效熱效率可達60%;我國重點研發規劃項目和中美卡車能效合作項目近期將柴油機有效熱效率提高到50%以上;馬自達SKYACITY-X汽油機采用GCI技術,熱效率有望達到50%。
二是搭載內燃機裝備的特殊特定使用需求所致。
三是當前和未來內燃機燃料的供應和保障是充足的,油、氣、可燃冰、煤炭、生物質等能源都可作為內燃機的燃料來源。
■車用內燃機技術仍需與時俱進
邢敏認為,我國車用內燃機產品綜合能效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在關鍵的“卡脖子”技術方面,仍需穩扎穩打,推動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縮小與世界內燃機領先技術之間的差距。此外,在關鍵部件產業化應用、排氣后處理裝置、內燃機制造過程節能、燃料多元化、內燃機再制造等領域,我國內燃機工業仍大有可為。
具體來說,在推動乘用車汽油機發展方面,要重點推廣應用增壓直噴技術,掌握燃燒和電子控制等核心技術,開發直噴燃油系統、增壓器等關鍵零部件,鼓勵2.0升以下排量特別是1.6升以下小排量汽油機采用增壓和直噴技術,推廣輕量化技術。
在乘用車柴油機方面,要重點推動提高整機熱效率,推廣應用電控高壓燃油噴射系統、高效增壓中冷系統、排氣后處理系統以及電子控制技術,鼓勵發展乘用車用柴油機電控高壓燃油噴射系統、高效增壓中冷及排氣后處理系統。
在微型商用車柴油機方面,要加快推廣應用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高效燃油濾清系統和增壓系統,提高燃油經濟性和可靠性。
在輕型商用車柴油機方面,要重點推廣應用高壓共軌、電控單體泵等先進燃油噴射系統,加快增壓技術的應用普及,掌握整車標定和匹配技術。
在中重型商用車柴油機方面,要加快高效渦輪增壓、余熱利用、動力渦輪等技術應用。加強內燃機機械效率提高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同時,重點開展低摩擦技術的開發應用,推進智能化、模塊化部件的產業化應用,實現部件的合理配置和動力總成的優化匹配。
在關鍵部件產業化應用方面,要重點開展電控燃油噴射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強和改善噴油器總成、電控執行器、軌壓傳感器、進油計量閥、電控單元生產的質量控制。提高增壓器制造水平及其自主研發能力,掌握可變幾何截面渦輪、可調多級增壓、汽油機增壓器、增壓器輕量化等關鍵技術。
在排氣后處理裝置方面,要重點提升選擇性催化還原器、顆粒捕集器、廢氣再循環系統、三元催化和氧化催化轉化器、在線診斷系統、關鍵氣體傳感器的技術水平。加強排氣后處理裝置與整機的協調匹配,提高產品生產與使用的一致性和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
在內燃機制造過程節能方面,要重點推廣薄壁鑄造、精密鑄鍛、熱處理及表面加工等綠色制造工藝,實現內燃機生產過程節能節材。鼓勵企業在新產品開發和出廠試驗環節使用具有高效能量回收功能的交流電力測功器,回收利用內燃機測試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和電能。
在替代燃料內燃機產品研發方面,要鼓勵替代燃料發動機與現有發動機制造體系兼容。積極發展柴油、天然氣雙燃料內燃機,生物柴油內燃機。開展汽油、甲醇雙燃料點燃式內燃機,柴油、甲醇雙燃料壓燃式內燃機的應用試點工作。加強內燃機高效燃用替代燃料、有效控制非常規排放等基礎研究,重點掌握耐醇燃料供應系統、天然氣供應系統、點火及其電控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開發適于內燃機應用替代燃料專用潤滑油和排氣后處理技術。
在內燃機產品再制造方面,要制定實施內燃機產品再制造推進計劃,積極開展內燃機產品再制造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優選再制造技術路線,完善再制造工藝流程,支持采用表面修復等關鍵技術。建立健全有利于舊件回收的市場體系,推廣符合標準的內燃機再制造產品,鼓勵對汽車、工程機械用發動機及其關鍵零部件開展再制造。
■協會仍將全力推動內燃機產業升級
邢敏表示,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致力于推動內燃機技術進步;推動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人才培養,為行業輸出優秀人才;在政府和企業間發揮好橋梁紐帶的作用,壯大內燃機企業實力。
邢敏表示,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將努力編制好內燃機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好內燃機行業“十四五”規劃,推動內燃機產業循序漸進地發展。
如何實現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是中國政府、行業、企業各界聚焦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新舊技術更替、新舊動能轉換,是技術和社會進步的必然過程。
邢敏認為,內燃機行業要堅持發展和創新思維,研究制定燃料車輛動力技術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長遠發展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要積極推動內燃機與電驅動技術融合發展,加大與新技術、新材料的嵌合力度,推動諸如稀薄燃燒、均質壓燃、轉子發動機等新技術研發和應用,根據新的動力系統混合驅動需求,融合智能化技術,助推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開創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