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網公開的一則回復再次將“禁燃”兩個字拉入人們的視線。
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936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中,工信部明確表示,正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對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等問題進行研究,并且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開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統籌研究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
■“禁燃”為時尚早
關于“禁燃”,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最早在2017年天津泰達論壇上表示,工信部已經啟動了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的研究。當時,這一言論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
時隔兩年,工信部對“禁燃”問題給出了明確的正面回應,并且是首次以書面形式進行了官方正式的信息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關于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的建議,工信部在《答復》中表示,正會同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結合技術發展進程及產業發展實際,對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等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全面科學對比分析傳統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成本、節能減排、市場需求等各方面的潛力和作用。
難道,傳統燃油車真的要退出國內市場?對此,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主任程世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答復》的重點不在于工信部正在研究相關問題,而在于之后的內容。“第一步是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開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再去統籌研究制定退出的時間表。從這點來看,還早著呢。”
《答復》中提到的公交車、出租車等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試點,其實已經在許多地方展開。太原市2016年實現了出租車全面電動化;深圳市也在2019年初完成了出租車和公交車的電動化;至于北京,今年7月剛剛出臺政策,對于將出租車更換為純電動車的,提供最高7.38萬元的獎勵;廣州也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巡游出租車基本實現全面新能源化。
至于燃油汽車禁行區試點,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開展。程世東表示,這類試點也要先設立,再經過一段時間評判是否可行,在城市公交和出租領域先行替代、燃油汽車禁行區這兩類試點都成功以后,才會研究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從這個措辭來看,還早著呢。”
■新能源車能否挑大梁?
一旦禁售傳統燃油車,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必須成為市場的主流。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18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累計超過300萬輛,占全球總量的50%以上,連續4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盡管如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然無法一蹴而就。目前在中國乃至全球,除了挪威等個別國家外,電動汽車所占份額普遍較低,短期內很難成為市場主力。我國新能源汽車也于今年7月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之前主要是靠補貼來推動的,現在就要看市場競爭力了。雖然早晚要走到這一步,不能老是依靠補貼,但我還是認為,沒有補貼,電動汽車的市場競爭力還是不夠。”程世東說。
再加上,當前全球汽車市場普遍低迷,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印度兩大汽車市場均進入車市“寒冬”。印度車市面臨20年來的最大危機,中國車市自去年7月起連續13個月出現產銷同比下滑。
或許是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短期內無法扛起重任,工信部方面強調,在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國也高度重視節能汽車的發展,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下一步將抓緊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積極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面“禁燃”在何時
事實上,最早“禁燃”的導火索是大眾集團“排放門”。排放造假丑聞的接連曝光,使得柴油車一夕之間從政府立捧變為眾人抨擊的對象,并蔓延至汽油車。環保人士自不必說,各國議員也紛紛站隊。2016~2018年的兩年間,荷蘭、挪威、德國、法國、英國、印度、愛爾蘭、美國加州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出現了“禁燃”的聲音,但一般只停留在官員口頭表態或政府文件、議案等層面上,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以正式法案的形式將“禁燃”時間表確定下來。
對于中國是否“禁燃”,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告訴記者:“還是有可能的。從企業角度來看,還是希望政府有一個明確的態度,這樣能讓發展電動汽車、燃料電池車的企業決心更堅定。當然,對于政府來說,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到底何時宣布‘禁燃’,需要很多考量。如果是海南省、雄安新區或者一些示范區要進行電動汽車的推廣,那么可以犧牲掉一些個別企業的利益。但從全國范圍來講,要考慮的因素就會非常多。”他還補充道,“禁燃”是長期的事情,短期應有一些接替性、引導性的政策慢慢過渡。本報記者 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