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國內汽車進口量為87.9萬輛,同比下降5.2%。流通協會方面表示,這主要是相關產品、特別是新產品供給減少所致。此外,國六切換導致部分車型引入速度有所放緩,而暢銷車型國產化也影響了進口車的整體發展。
前10月,國內累計平行進口汽車14.0萬輛,同比增長11.0%,實現逆勢上揚。但自11月1日起,中東版平行進口車型停止報關,業內人士預計市場或將進入低迷,日系品牌將首當其沖。
進口車供需降幅收窄的趨勢仍在延續。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1-10月,國內進口汽車量為87.9萬輛,同比下降5.2%,較去年降幅收窄3.6個百分點。
流通協會方面表示,進口車市場繼續下滑主要是相關產品供給減少,特別是新產品引入數量有所減少。此外,國六排放政策導致部分車型引入速度有所放緩,而暢銷車型國產化也影響了進口車的整體發展。
從終端銷售來看,1-10月經銷商交付給客戶的進口車數量達到67.9萬輛, 同比微降2.0%,降幅相比2018年收窄3.6個百分點。其中,受2018年關稅稅率下調和國六實施影響,進口車銷量大起大落,在二季度增長22.1%之后,市場再次進入下行通道。
10月,進口車經銷商庫存深度為1.4個月,較前兩個月微升,但仍處于合理區間;行業全鏈條庫存回落到3.5個月,是近五年同期的最低點。流通協會方面認為,今年進口車庫存合理是供需雙降引起的,與2015-2016年去庫存導致的庫存合理有本質區別。
從價格來看,進口車報關單價逐年提升。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9年10月,進口汽車報關單價從25.21萬元提升到31.56萬元。流通協會方面認為,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和低價產品國產化,拉升了進口車的單價。
車型方面,1-10月,國內進口乘用車85.96萬輛,同比下降5.6%。其中,轎車進口36萬輛,同比下降7.3%; SUV進口46.7萬輛,同比下降3.9%;MPV進口3.15萬輛,同比下降8.8%。
隨著品牌結構的深度調整,進口車市場品牌集中度持續提高。1-10月,進口車前十大品牌占比達到84.9%,其中歐系品牌依然是絕對主力,德系占比達到45.2%,位居所有國別的第一位,但市場份額明顯下滑;作為第二大系別,日系在豐田、雷克薩斯的拉動下,份額大幅提升至34.5%,較去年提高6.8個百分點。此外,美系品牌市場份額回升至10.4%,韓系品牌則徹底退出進口車市場。
此外,進口車大排量車型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1-10月,進口車1.5-2.0升排量的車型份額為43.3%,下降3.5個百分點;4.0升及以上排量的車型占比上升2.1個百分點。
然而,面對國家對新能源的愈發重視,進口車也不得不做出“妥協”。1-10月,新能源汽車進口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占進口汽車總量的5.5%。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進口量的76.4%;傳統車企插電混合動力產品引入明顯提速。
對于進口車接下來的表現,流通協會預計,“進口車市場降幅仍將持續收窄,全年進口量下降4%左右,與我們此前預測的下降5%基本一致。”
相比之下,平行進口市場則實現逆勢上揚。1-10月,平行進口汽車累計進口14.0萬輛,同比增長11.0%,占進口總量的16.0%,創歷史新高。流通協會認為,這主要是受國六實施等政策的影響。
與此同時,受環保政策及去年基數影響,平行進口車市場也呈現出大起大落的態勢。數據顯示,平行進口二季度同比增長2倍以上,三季度則出現36.2%的下滑。
1-10月,平行進口車中,SUV車型的市場份額為85%,較去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C級車占比超過五成,B級和D級也占據主力地位;MPV份額為10%,提升2個百分點,其它車型基本保持穩定。
此外,平行進口同樣面臨品牌集中度高,品牌分化明顯的現狀。1-10月,平行進口前六大品牌占比達90%,品牌集中度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豐田進口4.7萬輛,同比增長23.5%,市場份額為43.6%;三菱、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等均呈增長態勢。然而,路虎和福特下滑幅度明顯,分別為47.1%和36.6%。
值得關注的是,10月28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進口機動車環保項目檢驗的公告》,進一步提高了進口車的排放標準,這對平行進口車帶來新一輪的考驗。
有經銷商反映,從11月1號開始,中東版平行進口車已經全面停止報關,意向客戶紛紛出手,拉動了該市場的銷量增長。但也有業內人士直言,這將是中東版車型“最后的狂歡”,此后平行進口將處于低迷期,日系品牌更是首當其沖,市場格局無疑也將發生改變。
目前,來自中東、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歐洲的車型,占平行進口總量的97.2%。其中,中東版車型份額為67.5%,較去年略有提升;北美版車型排名第二,份額為19.9%,提升2個百分點;歐版車型排名第三,市場份額下降3.3個百分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