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2019年即將步入尾聲。延續2018年車市下行態勢,2019年對于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來說,也感到不輕松,以“新四化”為代表的汽車產業變革促使它們加速結構調整與轉型,而降成本壓力使得裁員成為零部件廠商普遍的選擇。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這些零部件巨頭們的2019年吧。
■博世10億歐元押注芯片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博世的一舉一動都具有風向標式的意義,而芯片就是博世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今年10月,博世宣布旗下羅伊特林根工廠將于2020年開始生產新一代微芯片,而該芯片采用碳化硅(SiC)半導體材料,具有耐高溫和抗電壓的特點,三年之后將用于多款量產電動汽車。
博世將自身定位為未來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全系列半導體產品的供應商,其投資10億歐元建設的德國德累斯頓半導體工廠預計年底竣工,并計劃2021年開始為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以及網聯城市基礎設施生產芯片。
點評:博世預計2019年全球汽車產量將下滑5%,但同時認為即使車市下行,半導體依然會有較好的增長機遇,也是博世未來發力的重心之一。
■采埃孚70億美元拿下威伯科
自2015年以135億美元收購美國天合后,采埃孚加速數字化轉型,走上了“買買買”的擴張之路。
今年3月底,采埃孚宣布,以每股136.5美元的價格收購威伯科,股價總值約70億美元,預計交易將在2020年初完成。威伯科專注并在商用車制動系統領域領先,通過此次收購,采埃孚將完善整個商用車技術組合,促使商用車自動駕駛盡早落地。另外,有了威伯科,采埃孚正在尋求出售所持的Haldex(瀚德)20%的股份。Haldex是全球第三大商用車制動系統制造商,僅次于克諾爾集團和威伯科。
點評:采埃孚與威伯科合并后的銷售總額將達約400億歐元,有望躋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裁員5000余人 大陸削減內燃機業務
大陸集團于11月20日表示,由于更為嚴格的排放規定降低了市場對內燃機的需求,公司將削減發動機制造業務,而此舉將導致其在2028年之前裁員約5040人。此次裁員涉及大陸集團在德國、美國、意大利等地的5家工廠,這些工廠主要生產汽柴油發動機零部件。
另外,大陸集團在今年9月底的監事會上討論了企業2030年戰略,以及主題為“變革2019-2029”的架構調整規劃。討論中提到,大陸集團在未來十年內,展開結構轉型計劃,預計將裁員2萬余人。為了加速轉型,大陸集團去年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架構重組計劃,拆分為三個獨立的子集團:動力總成、汽車和橡膠。
點評:大陸集團預計其2019年將出現十年來首次年度凈虧損,促其加速從內燃機到“新四化”的轉型。
■日立聯手本田 催生日本第三大零部件廠商
今年11月初,日立和本田宣布,將集合雙方旗下的4家零部件企業,組建成一家全新的公司。新公司由日立持股66.6%,而本田持股33.4%。這4家零部件企業分別為:日立全資子公司日立汽車系統公司,以及本田旗下的昭和、京濱和日信工業。四家企業的2018財年銷售額合計為1.79萬億日元,在日本僅次于電裝(約5萬億日元)和愛信精機(約3.8萬億日元),合并后將成為日本第三大零部件廠商。新公司可集合日立和本田雙方的技術優勢,并創造規模效應。
點評:“新四化”促使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競相聯合,以分擔成本和風險。
■中方接盤 海拉出售汽車繼電器業務
德國汽車照明與電子產品供應商海拉集團于今年11月宣布,將其現有的繼電器業務出售給中國的繼電器廠商——廈門宏發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但售后市場除外。該交易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交易價格約為9240萬元,今后海拉將在全球范圍內放棄繼電器業務,專注于電動化、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本次收購為股權加資產一攬子交易行為,交易完成后,海拉承諾5年內不再參與汽車繼電器業務。
點評:放棄汽車繼電器是海拉業務調整的一部分,而電動化和自動駕駛將成為海拉未來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發力點。
■收購賽普拉斯 英飛凌躋身全球第八大芯片廠商
今年6月初,德國半導體廠商英飛凌宣布收購美國電子芯片公司賽普拉斯。根據最終協議,英飛凌將以每股23.85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賽普拉斯全部股份,交易價值總計90億歐元。英飛凌表示,該交易將使公司成為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據了解,英飛凌在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和安全解決方案等方面具有優勢,而賽普拉斯擁有微控制器、軟件和連接組件等一系列差異化的產品組合。英飛凌表示,其安全專長加上賽普拉斯的連接技術,將使英飛凌加速進入全新物聯網應用領域。
點評:電動化及智能網聯浪潮使得芯片成為重中之重,也使得半導體行業整合大潮此起彼伏,英飛凌與賽普拉斯的合并絕非最后一起。
■對簿公堂 LG化學與SKI互撕
韓國兩家最大的電池制造商LG化學和SKI宿怨已久,近日,雙方正式在美國就電池專利侵權問題控告對方,試圖阻止對方向車企銷售電池。LG化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訴訟,指控SKI通過雇用其前員工的方式來盜取LG化學的商業機密,并以欺詐手段贏得了與大眾的合同。SKI則堅決否認這些指控,并反過來控告LG化學侵犯其電動汽車電池專利。預計最終裁決將于2020年10月做出。
點評:這場訴訟對于雙方而言都至關重要,同時可能會影響到對整車企業的電池供應。
■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放棄拆分
作為德國工業的標志性企業,蒂森克虜伯的業務涉及鋼鐵、汽車零部件、機器制造、工程設計、電梯及貿易等領域,可以說是汽車行業最大的組件和系統供應商之一。去年9月,蒂森克虜伯宣布,計劃將集團拆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即蒂森克虜伯材料公司和蒂森克虜伯工業公司。不過,盡管監事會一致通過了拆分計劃,但未能說服投資者。今年5月,蒂森克虜伯宣布放棄和印度塔塔鋼鐵公司合并歐洲鋼鐵業務的計劃,同時也放棄集團拆分計劃,轉而尋求將電梯業務進行IPO。
點評:并不是所有的拆分都能得到認可,蒂森克虜伯放棄拆分后股價反而上漲。
■利潤下滑 舍弗勒關廠裁員謀轉型
今年3月,德國零部件供應商舍弗勒宣布,由于歐洲和中國市場需求疲軟,該公司2018年利潤大幅下滑,為此,公司考慮裁員900人,并關閉5家歐洲工廠,縮減產品范圍。舍弗勒首席執行官Klaus Rosenfeld表示,希望進一步減少對內燃機的依賴,利用多樣化和電氣化所帶來的機遇。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是舍弗勒未來關注的焦點。舍弗勒要求,接下來三年內,將其電動化和底盤機電一體化部門的訂單量增加到每年15億~20億歐元。
點評:作為一家以軸承著稱的零部件廠商,舍弗勒很容易受到電動化的沖擊,需要早做準備。
■艾邁斯成功截胡 兩度競購拿下歐司朗
反反復復持續了近一年的歐司朗收購案終于要迎來大結局。德國知名照明廠商歐司朗日前宣布,在滿足最低55%的要約收購門檻后,來自奧地利傳感器與芯片生產商艾邁斯(AMS)半導體公司的收購提議獲得通過。美國私募基金公司貝恩資本和凱雷集團年初曝出有意聯合并購歐司朗的消息,其開出的每股35歐元的價碼得到歐司朗董事會的支持,但歐司朗最大股東安聯投資以報價過低為由予以拒絕。艾邁斯趁機半路殺出,兩次競購,先后開出每股38.5歐元、每股41歐元的價碼,最終成功收購歐司朗。
點評:艾邁斯年營收不過14億歐元,而歐司朗年營收則達41億歐元,這筆交易可以說是“蛇吞象”。(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