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波及了各行各業的生產。這對于已連續一年產銷下滑的汽車行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受延期復工及疫情人流管控等因素的影響,汽車銷售、租賃、售后服務呈現斷崖式下跌,對現金流依賴度極高的汽車經銷商們,儼然成為了行業內最為脆弱的環節之一。
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約30%的4S店現金流無法支撐超過3個月。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銀保監會、商務部等遞交緊急報告,希望予以相關的金融服務支持。除了尋求政策支持,汽車經銷商該如何穩定經營,緩解現金流吃緊的現狀?廠商與4S店該如何配合?此次疫情是否會促進經銷商模式的創新?近日,北京嘉程汽車集團董事長常曉南接受了證券時報獨家專訪,詳細分析了疫情對汽車流通行業的影響,并對上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經銷商現金流吃緊
“以北京的授權店為例,一家終端品牌的門店平均每個月的流動資金需要5000萬~6000萬元,對于一家經銷商集團而言,大約會產生5億~6億元的現金流,如果收入縮緊,費用支出正常,不出幾個月,4S店很快就會面臨倒閉的狀態。”常曉南告訴記者,汽車經銷商行業,是需要大量現金流的行業,正常情況下依靠銀行、金融公司實現穩定流轉是沒有問題,但在疫情期間,銷售停滯、人員成本持續支出、銀行貸款陸續到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加速企業現金流吃緊。
“現金流一旦告急,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加劇生存壓力,甚至會造成破產倒閉。”常曉南告訴記者,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目前汽車廠商與經銷商之間都在進行緊密配合,但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的現金流無法支撐3個月,長期來看,仍然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支持。
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部分省市地區宣布非必要行業企業延遲復工。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調查顯示,在調查樣本中的68家汽車經銷集團,涉及到的4437家4S店中,截至2月7日,綜合復工率僅有9.33%。對于未復工的原因,復工申請未得到批準、防疫物資短缺不支持復工占了較大比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判斷,汽車流通行業作為銜接汽車制造和社會消費的中間環節,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將對整個社會經濟目標和就業穩定產生影響。
常曉南認為,要想保證穩定的現金流,首要措施就是實現復工,恢復運營。據了解,北京嘉程汽車集團旗下在北京地區授權經銷商,包括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傳祺等均已陸續復工。
“目前員工還未實現全面復工,部分流動人口仍在按照國家要求實施自我隔離,但4S對于車主的服務是不能斷掉的。”常曉南表示,響應國家政策,企業要堅持“兩條生命線”,其中一條是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積極做好防疫;其二是維護企業的健康線。
在他看來,如果企業的生存和經營出現問題,直接關乎著國家的經濟走勢,也會造成大量的失業。在他看來,汽車經銷商屬于服務行業,在任何情況不能喪失服務行業的本質,即便在非常時期,也應該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創造價值。
呼吁相關政策支持
常曉南透露,針對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不少整車企業都在與汽車經銷商聯合對抗風險,在融資層面放開貸款周期,或者實施免息政策;在經營層面放寬考核目標,倡導數字化服務。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自主品牌,大部分車企都在為經銷商進行考核減負、財務減負和金融減負。常曉南告訴記者,以往企業的返利并未以現金形式發放,最近一段時間車企已調整政策,直接以現金返利,幫助經銷商解決現金流承壓問題,同時多數車企為預防經銷商資金鏈斷裂,還與銀行方面進行了多次溝通,以多角度緩解壓力。
在常曉南看來,企業的短期自救已頗具成效,但長期來看仍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具體到消費層面,他認為疫情有所緩解后,汽車消費市場仍需要一定的政策刺激,期望能適當放開限牌限購政策,以帶動消費,刺激經濟增長;在稅收層面,企業也亟待期望相關政策能夠進一步調整,在特殊時期幫助企業減緩壓力;財政政策層面,常曉南認為,雖然當前政府部門已進行了相關扶持,但從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需要更加具體的、點對點的扶持,尤其是融資貸款層面,民營企業更需要有相關利好。
“作出上述呼吁,并不是期待政策長期持續,只是希望特殊時期,國家能針對受影響較大的企業進行針對性、階段性的扶持,”常曉南說。
事實上,相關的協會和行業組織早已對此做出了呼吁。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就曾呼吁有關部門能加強對金融機構向受困企業提供政策保障的監管,對汽車流通企業提供債務延展審批便利、增加授信額度、加速放款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特殊情況逾期罰息減免及征信保護等相關政策支持。
需提振消費信心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重點強調了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毫無疑問,汽車消費對于穩定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體到行業層面,汽車流通則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常曉南認為,無論是企業的自救、廠商的協力,還是政府部門的扶持,解決的都是行業內部的問題。要從核心層面解決企業的難題,刺激消費,歸根結底還是要穩定消費信心。
“疫情對行業帶來的打擊是有限的,但對于消費心理的影響卻是不可預估的。這段時間,大部分消費者居家隔離,甚至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心理,原本計劃花出去的資金也暫時擱置了。再加上多數企業的延遲復工,也會讓消費者認識到賺錢的不易,相應地會帶來消費的抑制。”常曉南認為,在關注企業經營狀況、關注行業受到沖擊的同時,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自身,也應該將目光聚焦于消費者精神層面的問題,從根本上提振消費者的信心。
在他看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企業應該積極復工復產,保障各個產業鏈的穩定,才能為消費者帶來足夠的信心。對于企業而言,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企業更期待政府部門能加強對消費信心的提振,消除大家的恐慌感,逐漸讓更多的人在安全的情況下參與到生產建設中,對于企業而言,這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