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122萬輛,同比增長6%,出口額達到152億美元,同比增長3%。雖然與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數據有所出入,但兩者反映出的趨勢一致,即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低位徘徊后,中國汽車的出口規模目前暫時穩定在100萬輛左右。出口成為去年低迷車市中的亮點,其中,合資品牌以及二手車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新能源汽車更是汽車出口中的一抹亮色。
“2019年,在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英國脫歐以及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較為不利的全球外貿環境中,我國汽車出口實現了6%的同比增長,確實難能可貴。”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如果2020年全球范圍內不出現極端事件或極端因素,中國汽車出口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百萬輛來之不易
2009年,我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據中汽協統計,當年的汽車出口量僅為33.2萬輛,此后,我國汽車出口量與國內產銷均呈現年年攀升的態勢,2012年一舉突破了百萬輛大關,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05.6萬輛。本以為這是新的起點,卻沒想到此后形勢急轉直下,2015年同比下滑的幅度甚至達到20.1%,直到2017年首次出現正增長,2018年再度跨過了百萬輛的關卡,雖然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同比略有下降,但總量已連續兩年維持在100萬輛之上。即使未來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復,也有理由相信,中國汽車出口在百萬輛臺階上基本站穩了。
自信何來?首先要認識到2019年汽車出口銷量成績來之不易。回望2019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下行壓力和消極因素交織,全球貿易陷入疲軟狀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貿易呈停滯態勢,商品貿易預計下降2.4%,至19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預計增長2.7%,至6萬億美元,較2018年7.7%的增幅大幅減速,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在2019年初開始大幅下跌。需要強調的是,阻礙2019年全球貿易穩健發展的兩大因素,其一是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拖累了全球貿易,人為制造并加劇貿易緊張局勢,另一個因素則是英國脫歐,由于無法按期完成歐盟框架內全部現有貿易優惠協議延期工作,以及隨后的非關稅措施、邊境控制及與歐盟生產網絡聯系中斷,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給全球貿易秩序添了不少“亂”。此外,中東地區持續沖突、南美洲部分國家陷入政局動蕩、歐洲爆發難民危機、東亞日韓爆發政治經濟摩擦等,均對地區貿易穩定造成了不利影響。
“我國目前汽車出口目的國大多仍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轉型國家,有的屬于資源供給國和能源供給國,容易受到全球經濟動蕩的影響,有些自身的金融市場也不穩定,本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張建平指出,在各類不利因素交織的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的成績實屬不易,一方面源自汽車行業自身的努力和產品競爭力、性價比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提升雙邊貿易和投資關系帶來的支撐,為中國車企“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其次,2019年新一批自貿區的設立為中國車企“出海”提供了助力。“新一批自貿區的設立,有望成為推動我國汽車出口向上的力量之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借助自貿區的各種制度創新與政策紅利,特別是利用好自貿區內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更高的條件,汽車企業有了更好邁向國際市場的實力和底氣。
伊朗驟降 發達國家有所增加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從出口地區來看,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增速較快的國家為馬來西亞和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市場實現了小幅增長。
“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市場仍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對發達國家的出口起到了一個有效的補充作用,形成了多元化出口的新格局。”崔東樹指出,2019年我國汽車出口量下降較大的是伊朗、阿根廷和比利時等地區。作為多年來我國自主品牌出口的重點地區,伊朗曾是江淮和奇瑞等自主品牌車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奔騰、比亞迪和長安等也均在當地生產和銷售過汽車產品,即便是在下滑的情況下,2018年我國在伊朗地區仍實現了19萬輛的汽車出口,截至2018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伊朗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20%。商務部發布的《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伊朗已經跌出中國汽車出口前二十位國家,上半年中國對伊朗汽車出口僅為567輛,暴跌99.6%。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在伊朗地區幾乎“顆粒無收”,但我國出口發達國家的汽車產品數量與前幾年相比呈現出上升態勢。據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上汽MG名爵在英國的銷量實現過萬輛,增長155.6%,在澳大利亞也成為銷量第一的中國乘用車品牌。作為電動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在美國電動大巴市場的份額超過50%,在英國超過60%,在歐洲純電動大巴市場的占有率超過20%。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我國汽車對發達國家的出口量提高了14個百分點。不過,張建平直言,“在歐美等發達地區,除了上汽通用和沃爾沃等以外,傳統燃油汽車的出口量進步仍顯不足。在歐美等較為成熟的汽車市場,技術、質量、能耗和尾氣排放等產品標準和認證要求都比較高,這給自主品牌汽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張建平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尤其是在品牌美譽度、技術和質量方面,中國汽車企業想要進軍發達國家市場,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值得肯定的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質量已經大幅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建議,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短期內想進入高端市場難度較大,但如果以中低端汽車市場為切入點,自主品牌以較強的性價比為競爭優勢,通過不斷完善和打造海外售后服務網絡,也能逐漸獲得消費者認可。
自主合資齊開花
據中汽協統計,2019年我國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汽車生產企業依次為上汽、奇瑞、東風、北汽、長安、長城、吉利、江淮、大慶沃爾沃和重汽,全年出口量分別為28.5萬輛、9.6萬輛、8.6萬輛、8萬輛、6.8萬輛、6.5萬輛、5.8萬輛、4.5萬輛、4.4萬輛和4萬輛,共占據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的84.6%,頭部集中態勢明顯。
與2018年的出口情況比較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出口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奇瑞、江淮出口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吉利、長城和上汽則增速較高,其中,上汽MG名爵品牌的海外銷量達到了13.9萬輛,同比增長90%,位列中國出口單一品牌首位。
據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分析,近年來我國汽車行業體量增長,市場存量競爭加劇,加之汽車制造業利潤增幅低于營收,企業盈利能力普遍減弱,邊緣企業壓力陡增,加上來自于制造端的壓力,導致競爭力較弱的車企出口乏力。在這一市場環境中,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在海外的步伐卻越走越快,以長城汽車為例,2019年6月,哈弗品牌在俄羅斯圖拉建設的第一家自主品牌全工藝工廠正式投產,以獨資形式建設整車制造基地,翻開了自主品牌對外發展的新篇章。
“隨著我國在全球汽車制造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合資品牌在我國汽車出口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告訴記者,合資品牌有望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指出,由于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中國將在2022年全面取消外商投資汽車企業的股比限制和合資企業數量限制,主要跨國汽車企業必將調整在華企業的定位,加大在華生產布局,汽車出口規模有望不斷擴大,中國有望成為多個外資品牌向全球出口的重要基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汽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因價格昂貴和車型更新緩慢,合資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被侵蝕,近年來,為了提升市場份額并彌補不足,跨國公司借力在華合資企業,將中國生產的高性價比車型反向出口,以打開海外市場。“2020年,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以及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這一趨勢將只增不減。”上述負責人如是判斷。
新能源車出口25萬輛 二手車業務起步
隨著全球汽車“新四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在國際舞臺上日益凸顯。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出口總體表現波動較大,但總體需求較強,全年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達到25.4萬輛,同比增長表現突出,在整體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已經超過20%。
在數量提高的同時,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平均價格也實現了大幅提升。除了一部分新能源商用車單價較高以外,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出口平均價格的提高,一方面因為我國新能源車企在“新四化”道路上努力轉型,中高端產品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則是在國際市場上,國外品牌新能源汽車價格普遍較高,價格也能夠“入鄉隨俗”。
“國內新能源市場激烈的競爭,使得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提升速度非常快。這也為國內車企進軍海外奠定了基礎。”白明同時強調,由于出口海外市場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短期內恐怕新能源汽車出口無法成為拉動市場的爆點,國內車企還需循序漸進,盡快把產品做得更完善。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全球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張建平告訴記者,“和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小,如果我們能夠搶抓機遇、苦練內功,積極搶占國際市場,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規模還將進一步增加,在汽車整體出口中的比重也會進一步提升,有希望成為未來我國汽車出口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除了拉動出口總量以外,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向好還有更大意義。“電動汽車可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國門,并取得成功的產品。”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會走出一條“以我為主”的國際化團隊研發、國際化資源融合、面向國際化市場的對外開放的新路徑。
此外,我國二手車出口市場也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打開。“雖然目前我國二手車出口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未來商務部將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理順工作流程,持續優化監管和服務模式,為二手車出口營造良好環境。”中汽中心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二手車出口有利于激發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活力,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并推動外貿穩中提質。
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是關鍵詞
國際經貿金融組織普遍認為,2020年,全球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世貿組織預計,2020年世界貿易的增幅將在1.7%~3.7%,增幅取決于貿易緊張局勢能否緩解。
世貿組織經濟學家指出,預測2020年世界貿易形勢,須考慮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全球經濟穩定狀況、各大經濟體財政及貨幣政策貿易效應、英國脫歐結局和世貿組織改革進程等諸多因素。目前看來,全球貿易的最大風險仍是貿易沖突及伴隨而來的惡性循環,宏觀經濟下滑、金融波動和潛在地緣政治危機等也是風險點。與之相對的是發達國家貨幣寬松政策對貿易的提振作用及貿易順差國家采取的針對性財政政策效應,或將成為貿易上行的積極因素。
“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減小,兩只‘黑天鵝’有望變成‘灰犀牛’,雖然不利的影響依然存在,但2020年的全球市場環境確定性有所提升。”張建平強調,“考慮到地緣政治沖突仍然激烈、全球多邊貿易體制規則遭遇挑戰,以及全球的全球化進程阻力不少等其他不利因素,我對2020年汽車出口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當然,如果全球汽車市場需求疲弱,不排除全年汽車出口降至100萬輛以下的可能性;但如果全球外貿整體形勢能實現弱增長,出口實現同比3%~5%的增長值得期待。”
對于我國大部分車企來說,“走出去”正在成為一項重要戰略選擇。根據《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中長期(2016~2025)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中國品牌汽車在海外直接投資或合資項目大幅增加,國際化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實現汽車產品海外銷售(包括生產)占總規模的10%。許海東建議,車企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海外發展是一項長期戰略,在最初的5~10年都需要不斷地投入和積累,包括完善服務體系、工廠布局以及品牌建設等,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生根發芽”,最終實現盈利。許海東強調,中國汽車企業需增強海外發展戰略的體系規劃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張建平提出,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仍是當下我國汽車出口的關鍵詞,中國汽車企業還需持續不斷地朝著中高端方向前行。此外,中國汽車行業應繼續著力布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代表的國際市場,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