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實習 余昶)6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近期汽車市場表現。據會上公布信息顯示:我國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8.7萬輛,和219.4萬輛,環比增長4%和5.9%,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4.5%,增幅比上個月分別擴大15.9和10.1個百分點。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8.7萬輛和795.7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4.1%和22.6%。呈現兩位數增長。
從整體來看,5月份延續4月份銷量增長的趨勢,并成功達到兩位數增幅,這表明我國汽車市場已經開始逐步擺脫疫情的影響,逐漸步入正軌。
復蘇標志,乘用車市場連續兩月保持增長
2018年-2020年乘用車月度銷量對比(圖片來源:中汽協)
2018年-2020年乘用車月度銷量增長率對比(圖片來源:中汽協)
我們來看看乘用車市場,5月份,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6.0萬輛和167.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4.5%和8.9%,同比分別增長11.2%和7.0%,增速已由負轉正。1-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95.5萬輛和610.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1%和27.4%。
從細分車型來看,SUV、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均呈現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交叉型乘用車,同比增長47%。其他車型中,轎車微降,MPV下降。
我們還驚喜的發現,在已經公布的5月份銷量排名前十中,有7家車企保持了正增長,其中自主車企回暖明顯,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分別有著同比增長69.1%和24.7%的亮眼表現。另外合資品牌方面,日系中除東風本田外,均保持穩定增長,日系份額也穩步提升。
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增勢明顯的因素主要在于旗下熱銷車型的回暖,CS75、逸動,以及歐尚X7均月銷過萬。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盡管中國品牌整體市場份額下滑,但我們看到長安、吉利等車企依然取得不錯的表現。因此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提升產品力及品牌效應對于自主品牌而言至為關鍵。”
這樣的數據表明,在5月份,各車企按下“加速鍵”,工廠復產復工使得產量有所提升,同時又有經銷商在五一期間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活動,加之政策紅利的釋放,帶動了客流量及銷量的回升。但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在達成銷量抬頭的同時,也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如何提升自家產品力和品牌力將成為車企的新課題。
新能源持續為負,多政策提振銷量
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還未從負面狀態脫離,同比繼續保持下行狀態。
2018年-2020年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對比(圖片來源:中汽協)
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5.8%和23.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萬輛和6.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3.8%和25.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萬輛和1.8萬輛,其中生產同比增長17.1%,銷售同比下降16.1%;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輛和42輛,同比分別下降94.6%和86.7%。
當然,不必太過悲觀。今年4月份國家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年底,并設置3個月的過渡期。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對中國新能源市場起到緩沖的效果,這對在去年因補貼退坡而進展艱難的中國市場無異于一味良藥。
另外,4月份國家電網還啟動了首批126個充電樁項目,今年全年計劃安排充電樁項目投資27億元,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其中居住區充電樁5.3萬個,公共充電樁1.8萬個,專用充電樁0.7萬個。
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項目,國家在財政補貼和充電樁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推動,這有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度過低潮期,快速回到正軌。
對于5月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做出這樣的分析。“隨著疫情緩解和各地學生陸續復課,家庭購車和換車需求持續釋放,拉動車市持續走強。加之各地促消費政策逐步啟動,大幅改善了疫情后消費信心。”
隨著疫情逐漸消退,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也逐漸回升,但從乘用車和新能源市場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到,產品力才是提振銷量的重中之重,如果無法推出強有力的代表車型,那么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將在競爭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