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天時不時飄著小雨。“2021年BMW中國文化之旅”的車隊一早離開普洱,直奔云南紅河州元陽縣的哀牢山,觀看中國第45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陽哈尼梯田。在這里,你能見到最干凈、最豐富的翠綠。
天上掉下的一塊“翠玉” 圖片由官方提供
掀開山霧繚繞的面紗
曾經看到過各種元陽色彩斑斕的照片,但是,當筆者真正站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極目望去,遠處因為光的折射,青色的山巒被云霧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綿延起伏、若隱若現。一片翠綠從眼底鋪開,向遠山展去,插秧的季節剛過,那通透的碧綠使這片土地如巨大的冰種翠玉,蜿蜒的田埂便是美麗的翠紋。
華晨寶馬企業社會責任部高級經理楊新斌致辭 圖片由官方提供
華晨寶馬企業社會責任部高級經理楊新斌對筆者說,“BMW中國文化之旅”旨在通過不一樣的角度,看見文化、體驗文化。人們常說的“元陽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一部分,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紅河南岸的地理氣候條件,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其中心區就是元陽梯田,按照《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文本》確定的范圍,紅河哈尼梯田遺產區和緩沖區總面積為461.04平方公里,比北京海淀區的面積還要多30平方公里。這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
法國攝影師楊·萊馬拍攝的這張元陽梯田轟動世界 翻拍 曹璞
哈尼族博物館的解說員是哈尼族小伙子,他的普通話非常標準。他說,從漢代開始,哈尼族就來到了這里。這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還是1992年法國攝影師楊·萊馬來到了這里,后來他給自己起了中國名“閻雷”。他新婚蜜月旅行來到當地,并拍下了元陽梯田的照片——《山嶺的雕塑家》。楊·萊馬數千張關于哈尼梯田的照片與30多萬字的作品一起發表,使紅河哈尼梯田在1993年被評為新發現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觀之一。
這位哈尼族小伙子自豪地告訴我們:“我們這里是‘雙遺’產地,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聯合國的糧農組織頒發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
1300年前,“和泥閣畔”部落由西藏經四川一路向東南遷徙,最終落腳到這里,還有一部分向越南、老撾遷徙。“哈尼族遷徙史其實就是一部被欺負的歷史。”哈尼族小伙子指著哈尼族遷徙地圖說,“他們在這深山里開創了梯田農耕模式,紅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氣候,同墾共創的梯田農耕文明奇觀,建起森林、村莊、梯田和水系‘四素同構’的生態圈。”
山巒起伏,梯田層疊,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
攝影 曹璞
簡要概括哈尼族特有的“四素同構”生態圈便是:哀牢山上生長著蓄水能力比較強的植物,這些豐富的植被組成的森林起到天然蓄水的作用。哈尼族的村莊都設置在半山腰的位置,村莊之下是開墾的梯田,森林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水系。
豐富的植被、繚繞的山霧將哈尼擁入懷抱 圖片由官方提供
云霧在山巒間飄渺,到處是淙淙流水,梯田倒映著淡藍色的天光層層疊疊、蜿蜒起伏……在這里,水系上的水分在低河谷地區蒸發得比較快,上升后遇到冷空氣,迅速以云霧和雨的形式形成降水。“所以我們當地云霧特別多,這也是降水的一種方式。”哈尼族小伙子說:“對森林,我們有很強烈的保護意識,水是命根子,保護好森林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命根子。”
梯田與村落相傍 圖片由官方提供
敬畏自然與之融合一體的哈尼人
安靜的哈尼村莊 攝影 曹璞
鄉間傳來清脆的牛鈴聲,走進哈尼族村莊,一切都保持著原汁原味的純樸:石板路、泥墻草頂的“蘑菇屋”,雞上房、狗叼草、貓走墻,孩子們奔跑,老人依然在門前搖著紡車……呼吸著只有鄉村才有的氣息,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哈尼的勤勞、安逸與快樂,好一片田園風光。
毛色油亮的大公雞 攝影 西風
哈尼族所有祭祀、敬拜的神都來自自然界,比如日、月、魚、雞甚至螃蟹,而沒有人的形象。哈尼族小伙子說:“我們信奉萬物,所以萬物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有神靈的存在,我們有田神、太陽神和露水神。”
哈尼族孩子、婦女佩戴的吉祥物——“日月盤” 攝影 曹璞
哈尼族的祭司不僅承擔著人與神靈溝通的使命,同時他是哈尼文化傳承的使者。哈尼族沒有文字,所有的技藝、民俗都是口口相傳得以保留,哈尼古歌《四季生產調》便是重要載體。
哈尼《四季生產調》——插秧 攝影 曹璞
山風習習、白云飄逸,遠山、梯田、“蘑菇屋”是舞臺的天然背景,哈尼族的演員們上演了全本的《四季生產調》。古歌從犁地、插秧、豐收到戀愛、姑娘出嫁……生動再現哈尼族人民的生活。
哈尼《四季生產調》——豐收 攝影 曹璞
漫步在這與塵世隔絕的古老山村,一個正在織布的老婆婆讓人怦然心動——銀發在她黑色的頭包下飄散,黑色布衣,光腳穿著一雙解放鞋,坐在簡單的織布機前,面對鏡頭她露出困惑、詫異的目光,但她的每一道皺紋都刻著“堅毅”。
織布的老婆婆 圖片由官方提供
看得出,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位美女,時光在她的臉上、手上留下了道道皺痕。哈尼人世世代代在這深山里,將大地做版圖,以時光為刻刀,雕出絕世畫卷。(曹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