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劉嘉運)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簡稱為“AF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受芯片短缺影響,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74萬輛,減產數量相比上一周增加了約11.4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186.3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1%。根據AFS預計,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會攀升至1094.3萬輛。
(截至2021年10月24日 數據來自AFS 制表/劉嘉運)
上周,歐洲地區的汽車減產量為4.4萬輛,占上周全球汽車總減產量的38%,連續四周領先于其他地區。亞洲其他地區和北美洲次之,分別損失了2.7萬輛和2.6萬輛汽車;中國減產的汽車數量較小,為1.7萬輛。
北美地區上周削減了2.6萬輛汽車的生產,較10月11日至17日期間削減的8.4萬輛有所改善。但是,北美地區上周削減的汽車數量卻是10月4日至10日削減的汽車數量(4000輛)的六倍以上。
(數據來自AFS 制表/劉嘉運)
芯片危機何時能結束尚不可知。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在上周表示,預計芯片短缺要到2023年才會結束。但他表示,芯片短缺的情況將在明年逐步好轉。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會長認為,馬來西亞芯片產能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才能逐步跟上市場的需求。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三大的芯片生產國。
據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上周表示,英特爾、通用、臺積電等公司將配合美國政府的要求,自愿提交芯片數據,這些信息將有助于了解供應鏈中哪些環節存在瓶頸,共同努力渡過缺芯困境。
目前,雖然芯片生產的關鍵零部件短缺已略有緩解,部分零部件的庫存也有所增加,但諸如28nm等成熟工藝的產能卻未能跟得上,這才是導致芯片短缺目前仍無有效緩解跡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