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劉嘉運)豐田汽車于12月24日發布了其汽車產量成績,該公司11月份在全球的產量為82.1萬輛,在缺芯嚴重的大環境下,同比僅下降了0.8%,幾乎與去年同期的水平持平。今年前幾個月,由于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極大影響了汽車零部件供應,豐田汽車產量均同比大幅下降,遭到重創。
(豐田海外加工廠 圖片來自豐田汽車官方)
豐田認為,汽車產能的復蘇從側面反映出了目前東南亞零部件供應緊張情況正在逐步緩解。該公司還表示,雖然11月是其全球產量連續下降的第3個月,但是與9月和10月兩位數的同比降幅相比,產量下滑速度已有明顯放緩。同時,豐田當月的全球銷量為774,143輛,較去年同期下降9.2%,跌幅同樣有所收窄。
由于海外的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仍未退去,東南亞的零部件加工廠難以保障生產進度,導致芯片和其他零部件供不應求,豐田與其他汽車制造商被迫減產。同時,在海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非必要不出門”,盡可能保障自身安全,因此消費者對電子娛樂產品的需求直線上升,對于產能本就短缺的芯片制造業更是雪上加霜。
豐田之所以能逐步恢復產能,除了東南亞零部件供應逐步緩解以外,其自身也在不斷尋求解決方法。該公司在不久前宣布,將在不影響車輛性能與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用瑕疵零部件參與整車制造。根據豐田的目標來看,該公司預計本財年的全球產量目標900萬輛,同時12月和明年1月的月產量均在80萬輛左右,為了順利達成此目標,豐田出此下策也是無奈之舉。
“難產”早晚會結束,但并不是現在。雖然海外疫情在逐步緩解,零部件供應鏈生產也在恢復,但半導體依舊是影響產能的頭號阻礙。此前,英特爾CEO對此表示,雖然各個半導體廠家都在全力擴張產能,但受限于生產設施的建設周期較長,因此全球芯片短缺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車企們的“苦日子”遠沒有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