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豐盛的菜肴和濃濃的節日氛圍往往會打破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于是,節前節后吃得清淡,遠離脂肪,不放油鹽,甚至拒絕吃肉……不少注重飲食健康的人都提倡這樣的吃法,并稱之為“清淡飲食”。殊不知,這種過于極端的飲食方式難以保證營養的攝入,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清淡飲食”不能只吃素
不少人一直堅信大魚大肉是導致身體不健康的原因,滴油不沾、只吃素食的“清淡飲食”可以幫助身體恢復自我調解功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其實,人體的七大基本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水、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缺一不可,任何一類物質的缺少都會導致身體營養的不均衡。而平時醫生口中的“清淡飲食”也是指在營養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并不是只吃素食。那些杜絕肉類的“清淡飲食”更不科學,因為肉類可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同樣不可或缺。
清淡飲食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營養,將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限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過多地使用辛辣調味品。科學的清淡飲食方式有助于保持健康,適用于大多數人,尤其是有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問題的人以及手術后的病人。
錯誤“清淡飲食”不可取
如果一直堅持錯誤的“清淡飲食”,會給健康帶來什么危害呢?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講師張弛表示,如果長期吃素,將會導致虛弱無力、面色蒼白、容易疲乏、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如果嚴重缺乏營養時甚至會造成結石、骨質疏松、癡呆等疾病。此外,長期吃素容易導致脂肪運輸異常,脂肪在肝臟滯留會引起脂肪肝。
因為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在合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而只能靠食物供給的。植物類蛋白食物不但蛋白質含量少,且人體不易吸收;動物類蛋白食物含各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營養豐富,易被吸收,這是植物類蛋白食物遠遠不及的。
此外,大多素食者食物來源為豆類和谷物,它們中的蛋白質會妨礙鐵的吸收,缺鐵會導致缺少血紅蛋白而引起貧血,由于血液的攝氧量大大減少,心肌得到的氧需求量明顯不足,心臟加大工作量會使心肌耗氧量驟升,最終心臟不堪重負從而誘發心絞痛。
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也指出,極端的清淡飲食不利于營養均衡,會導致體質下降,讓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襲。比如,如果拒絕吃肉,雞蛋和豆制品攝入不足,會造成蛋白質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皮膚彈性會變差;如果油脂攝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A、D、E缺乏,出現干眼病、骨質疏松等。
清淡飲食遵循哪些原則
清淡飲食的基本含義是指低食鹽、低油脂、低辛辣、低膽固醇、低精制糖的飲食。
葷素搭配
完全吃素會產生一個健康問題,就是容易缺乏蛋白質。素食食物中,除了豆類外,其他食物蛋白質含量都比較少,且營養價值較低,而肉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
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
油:油炸食品確實口感較好,但很容易造成油脂過高,而且油炸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成年人每日攝入的油量應控制在25~30克。
鹽:除了菜里的鹽,一些零食、榨菜、番茄醬等都含有鹽,因此吃這些食品會不知不覺攝入很多鹽。成人每日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
糖:攝入過多糖會影響糖代謝功能,兒童、老人的代謝功能很弱,更應堅持低糖。
多樣化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提供全部營養,建議每日應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多種食物。
清淡飲食也分人群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指出,我國營養不良的人群比例依然較大,尤其是兒童、老人。所以,清淡飲食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不同對象進行調整,尤其是特殊人群。
兒童。糖、動物性食物攝入量較高,而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兒童發生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兒童應限制碳水化合物,在保證蛋白質、奶、果蔬攝入充足的情況下,應適當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鋅有利于腦部發育,可選擇魚類、豆類這些富含鋅的食物;缺碘導致生長緩慢和智力低下,可選擇海帶、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老人。應注意飲食多元化,控鹽控糖,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等優質蛋白質,保證蔬菜、水果攝入,尤其是漿果類水果,其富含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
常坐辦公室的人。對于久坐室內辦公的人來說,應保證一日三餐吃好,適當補充堅果、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
清淡飲食并不是只吃素,也不是杜絕肉類,而是在營養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以幫助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健康狀態。
Tips
清淡飲食方案參考
吃肉多瘦少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畜禽肉40~75克。豬牛羊等紅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其瘦肉能補鐵,適合有貧血問題的人食用。不過,肥肉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心腦血管健康,還會造成肥胖,所以應多以瘦肉為主。與畜肉相比,魚、禽類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這類疾病的人吃肉應首選魚、禽肉。
用油少量多種。清淡飲食要少油,更要保證多種。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經常換著吃,而且每日烹調用油不超過25克或30克。
吃豆配合吃蛋。清淡飲食的人大多會減少肉類蛋白質的攝入,此時就需要重視植物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它們是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可每天吃200克豆腐或100克豆制品。此外,還要搭配1個雞蛋、1杯牛奶。這種以低脂肪的植物蛋白質,搭配非高脂肪的動物蛋白質的方法,是公認的健康飲食。
主食粗細搭配。清淡飲食還包括少吃精加工和含糖高的食品。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群應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血糖生成指數低的粗糧,如全麥粉、莜麥、蕎麥、玉米、高粱米等,這些食物具有飽腹感強、延緩葡萄糖吸收、通便、減肥、降脂等功效。
調料少辣多樣。味同嚼蠟不是清淡,相反,清淡飲食要充分利用醋、蔥、蒜、辣椒、芥末等調味品,不僅能提高食欲,解毒殺菌,還能減少鹽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辣椒用量要有所控制,尤其是術后患者要少吃。
烹調多蒸煮。烹飪時,多采用快炒、清燉、清蒸、白灼等方式,可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素。還要多種食材搭配,例如肉類最好和低脂、高纖維的菌藻類食材共同烹調,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