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發布
“價格刺客”“菜刀不能拍蒜”等上榜
□ 本報記者 王惜純
“價格刺客”有違明碼標價誠信原則、“科技與狠活”折射消費者對食品非法添加的擔憂、“菜刀不能拍蒜”爭議警示企業須尊重消費者權益……1月3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共同公布“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詞走熱。消費者用其來形容一些高價雪糕平時“藏”在冰柜里,待結賬時才發現其價格高得超出預期,感覺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臺,還出現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這反映出消費者對一些價格虛高的“普通商品”的諷刺,也顯示出消費者對現實生活中存在未明碼標價、計量單位不統一、價簽不規范等問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滿情緒。
輿論認為,“價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規范標價等各種手段,將一些高價商品偽裝成普通商品,從而“套路”消費者買單,實質上是一種變相價格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2022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明確要求,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此規定被譽為可有力回擊“價格刺客”的“價格衛士”。
2022年7月,知名老字號品牌張小泉因“消費者投訴菜刀拍蒜斷裂”引發輿論熱議。“拍蒜”本是公眾做飯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張小泉作為以傳統刀具聞名的老字號,客服一句“不建議使用這種菜刀拍大蒜、拍黃瓜”,讓消費者無法理解。
“不能拍蒜的菜刀還算菜刀嗎”的質疑聲之下,是人們對張小泉沒有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的批評。該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強推性價比畸低的產品,再通過所謂“消費者教育”完成收割閉環,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又有苦說不出的行業痛點。
此次公布的熱點還包括: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
2022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一些消費者發現自己在餐廳花大價錢消費的菜肴,在超市的冷柜中可能只需要1/3的花費。還有一些消費者在消費后發現餐廳菜品是用預制菜制作的,感覺受到了欺騙,認為其奔著“現做餐品的煙火氣”而來的消費初衷落了空。目前,尚無哪家餐廳主動在就餐前告知消費者其使用預制菜。
中消協指出,對于預制菜,消費者的爭議之聲日益上漲,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當前消費者在餐飲選擇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時,愈發重視安全和營養,而預制菜卻屢被曝出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口味欠佳、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等問題;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餐飲商戶或有意或無意地隱瞞了餐品由預制菜制作的情況,導致希望品嘗廚師現炒餐品的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
對此,中消協認為,有關部門、行業協會要探索構建預制菜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共同研究制定預制菜相關標準,守牢食品安全底線,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使用預制菜的餐飲企業也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還顯示,醫療美容風險與陷阱阻礙“求美”消費需求釋放;主播售假問題暴露直播帶貨侵權亂象;電商平臺“保價”服務被指“套路”消費者;知網涉壟斷被罰事件警示平臺發展不可忽視消費者權益……
中消協呼吁,希望通過對這些熱點輿情的深入解析,引起社會各界對消費維權問題的關注,促進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助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