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倫敦3月7日電 (記者周兆軍)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MarkBoleat)7日為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國是星期三”撰文指出,中國金融系統的開放和國際化是“十三五”規劃的基本要素,它將顯著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這一競爭力將為中國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創造巨大的機遇。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已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包墨凱表示,這是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出的首個“五年規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規劃無論何時都會吸引全球范圍的關注。當下各方對中國的興趣大增,且今年恰逢中國擔任G20輪值主席國,中國政府的決策可能會對世界其他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他表示,最近幾年,中國的金融體系朝著市場自由化的方向獲得穩步推進。英國的評論人士指出,他們已經目睹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成果,顯示出中國政府處理問題的方式正在改進,這帶來的不僅是更為先進的金融體系,也為中外金融領域的合作創造了機遇。
包墨凱說,從媒體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報道情況來看,中國政府將繼續聚焦經濟增長和重組,同時維持金融和社會穩定。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中國政府希望達到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雄偉目標。而要將這一目標變為現實,無疑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更多努力,同時也需要企業界的支持。從中國目前已經取得的驚人進步來看,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中國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的能力。當然,在不對現有挑戰提出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一味地相信能實現這些目標,那也是短視的。
他表示,中國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還包括轉變發展方式,從投資和出口驅動型的經濟轉向國內消費和服務驅動型的經濟,這會使經濟增速放緩但增長方式更為健康。當然,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經濟轉型都絕非易事,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言,要確保中國經濟保持在正常軌道,就必須綜合考慮國內和國際市場因素。
包墨凱說,中國在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的參與度和影響力的迅速提升不可否認,也深受歡迎。中國的發展對全球治理的路徑也有著重大意義。而且,作為全球最大的儲蓄國,中國在有利于新興市場的全球金融再平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也越來越意味著在中國市場做出的決定將會對外部市場產生影響。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國不會單獨承擔這一責任,我們期待中國能為全球增長和穩定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