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掛牌公司緊鑼密鼓加碼做市備戰創新層的同時,部分公司卻逆勢而動,將交易方式從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券商人士分析,交易方式“做市轉協議”,將大幅降低股份流動性,目前來看,控制股權分散度、便于大宗轉讓及備戰轉板是主流原因。從發展趨勢看,雖然“協議轉做市”將是新三板市場的主流,但不排除掛牌公司“逆勢而動”的陣營也同步擴大。
“做市轉協議”案例漸多
3月2日,浙江掛牌公司捷昌驅動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的議案》。公司表示,經過對公司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進行認真的論證后,公司股票將由做市轉讓方式變更為協議轉讓方式。
捷昌驅動“做市轉協議”并非個例。2016年以來,變更交易方式的掛牌公司陣營悄然擴大。2月27日,浙江掛牌公司米奧會展公告,公司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公司變更股票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方式的議案》,議案將提交3月11日股東大會審議。
諸多案例中最具典型性的是陜西掛牌公司奇維科技。公司1月發布“關于股票轉讓方式變更為協議轉讓方式的提示性公告”,開創了新三板“做市轉協議”的先河,目前公司股票已經停牌。
券商人士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協議轉讓是新三板掛牌公司交易的“初級階段”,做市商制度的買賣雙方不需交易對手出現,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擔交易對手方即可達成交易,因此,后者可通過不斷買賣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可以看做新三板交易的“高級階段”。
尤其在不少掛牌公司紛紛擴充做市商隊伍,以期達到相關指標沖刺創新層的背景下,這些“做市轉協議”的掛牌公司被業內看作“逆勢而動者”。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雖然整體來看,做市交易將成為新三板市場的主流交易形式,但不排除未來新三板市場中“做市轉協議”陣營擴圍的可能。
站在三板望主板
市場人士分析,即便創新層方案中有相關做市商的硬性指標,但該指標并不是全部衡量尺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等都可以“托起”企業進入創新層,這使不少掛牌公司增添了“做市轉協議”的底氣。以捷昌驅動為例,如公司從做市轉讓“回歸”協議轉讓,根據其業績預增公告推斷,公司進入創新層是大概率事件。
據業內推測,在現有做市商制度下,企業愿意“回歸”協議轉讓也與控制股權分散度有關。券商人士介紹,原則上講,做市轉讓方式下,投資者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到公司的做市股票,從而大幅增加公司的股東人數。一旦公司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定向增發融資等過程中就要增加環節,因此,一些公司選擇讓渡一定的流動性優勢。
“站在三板望主板”,通過IPO或換股等形式與主板市場對接,也成為不少公司“逆勢而動”的重要原因。以奇維科技為例,中小板上市公司雷科防務擬收購奇維科技100%股權,為配合此次交易工作,公司擬申請將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開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方式。為了順利實現換股,公司“做市變協議”,并于此后被剔除出三板做市指數。記者王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