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先后出臺24份文件,實施多項優惠政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雙創”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賦予了更多具體內容。對于如何激發創新這一“第一動力”,代表委員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搭建創新成果轉化平臺
“創新創業需要建立技術產業化的平臺。因此,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建立科學家與企業家交流合作的平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告訴記者,當前真正做科研的人員應當成為“雙創”的主力軍,但是,目前科研人員創業的氛圍不夠活躍。
“現在國家出臺鼓勵科技人員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政策,應該說創業環境寬松很多。如果科技人員的科研成果進入到產業化的話,這個成果可以占有股權。”陳章良談到,在國家出臺鼓勵政策后,“雙創”需要考慮如何搭建成果轉化的平臺,這是一個可以讓科學家和企業家坐到一個會場里的話語平臺。
陳章良說,中國科協在去年底對相關舉措進行了第三方評估,發現科技人員對政策缺乏深度了解。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創業意愿,但真正開始創業的只有2.5%,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對政策僅停留在“聽說”階段。因此,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科研機構落實政策的主動性;要建立完善的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獎勵制度,支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承擔重點課題;更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三權改革,這樣有利于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
“在‘雙創’中會產生很多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并使傳統的服務業領域被大大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白藥集團董事長王明輝表示,新常態下企業的成功之道已經從簡單地滿足市場需求變為了主動地創造、引領市場新需求。希望政府在戰略和宏觀層面為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特別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從產業和企業的層面配套,從稅收、市場準入、監管方式、行業規劃導向、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構建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從而激發企業創新的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科技廳廳長廖飛認為,政府應該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他說,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充滿了未知數,必須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支持創新,容忍失敗,這是推動創新熱潮、提升創新品質的重要前提條件。
他接著分析說,在基礎研究方面,應該鼓勵科研工作者自行決定研發方向,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激情,同時激活民間創新力量,為眾創空間的建設和完善提供條件。去年,貴州就出臺了8項措施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包括鼓勵科技人員帶著科技成果創辦企業等。
打造企業與青年互動新業態
“‘雙創’是基于轉型發展需要和國內創新潛力提出的重大戰略。”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說,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本身源自于創業。企業的經驗、資源等對于青年大學生創業具有導向作用。應該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投資參與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多元支持大學生創業,打造企業和青年大學生互動創業新業態。
“企業可以將大項目分解成若干子項目或將非核心工作、臨時性項目發包給創業團體,以合作研發的形式扶持青年創業。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源,比如已有客戶、機構平臺、品牌等,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拓展業務,并以此推動自身業務和模式的轉型升級。”高德康說。
“創新能夠突破原有的局限,找到新的市場,新的機遇。‘雙創’能在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領域培養出大量初創企業。政府推進‘雙創’會讓有創新創業愿望的人擁有自主創業空間,特別是讓年輕人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和通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紫玉山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紫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