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是第34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昨天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公開程度普遍較低,尤其體現在動態信息的更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就頒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從北京大學的報告來看,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低,食品消費者的權益就會受到侵害。
這份報告評測了中央、省級和省會城市59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信息公開水平,只有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山東、湖北等六個省級食藥監局超過60分,最高分是69.75.最低分是7.5分。29個省會城市的食藥監局全都不及格。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高級研究員彭錞介紹,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從行政層級的角度來看,從中央到地方到省再到省會城市,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透明度是遞減的趨勢,行政層級越低,越不透明。
把透明度按顏色標注在地圖上,大致呈現出東部、南部得分高,西部、北部得分低的趨勢,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但是東部的浙江排名靠后,西部的四川和甘肅得分較高。彭錞說,即便是經濟可能發達程度沒那么高的地區,在這方面的信息公開其實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評測指標包括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主動公開情況、網絡平臺建設,以及依申請公開情況。在主動公開信息中,動態信息公開程度不如靜態信息。
靜態信息指的是監管結果化、固定化的信息,比如說食品安全的標準、許可的名目等等,動態信息則是那些更加能夠直接反映監管流程一線動態的實時信息,比如說安全的風險警示,比如說食品的召回信息,比如說食品的處罰、查處等等。觀察發現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是重完成時、輕進行時,也就是說動態信息的公開效果要比靜態信息要差很多。
北京大學法學院25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組成的測評團隊,通過瀏覽網頁、撥打電話、在線平臺留言和發出檢測性公開申請等手段實施評測。他說,食品安全監管信息跟每一個普通老百姓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除了法定要求以外,還有一塊指標的來源就是食藥監部門官方網站的便民性,或者說是用戶體驗。
在這一項中,上海市食藥監局得分率70.83%,排名第一,超過國家食藥監總局。蘭州市得分率54.17%,在省會城市中排第一。經濟欠發達的江西、甘肅,排名高于北京。依申請公開的成功率比較高,但是仍然有新《食品安全法》明文要求的內容被拒絕公開,主要的拒絕理由是“內部管理信息”。評測團隊介紹,觀察的時段從2014-2015年,其中的大部分時間新《食品安全法》還沒有生效,但是可以顯示現狀與新法規的差距。對于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要求公開的“注冊或者備案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目錄”和“已經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目錄以及廣告內容”目前公開程度都不到一成,成為依法公開的“重災區”。
2013年以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從多頭管理轉為食藥監部門統一管理,但是相關信息公開仍然分散,影響了一些分數。
在觀察當中也發現,確實有很多信息在網上是公開了,但不是在食藥監系統的官方網站上公開,而是散布在農業、衛生、質檢等部門的網站。實際上信息公開對應的是監管結構,之前的監管結構是多頭管理,現在要變為統一管理,但是信息集成度還沒有跟上。要求變了,但實際的做法還沒有,機構的轉軌在信息公開層面還沒有實現。
另外,食藥監部門公開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信息比較多,比如領導講話、會議和文件信息等等,而公眾更關心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布偏少,彭錞建議,從比例上改變,這些工作信息可以適當減少,而真正關于監管實質過程的信息要增多。
對于有食藥監部門擔心公開信息過多影響形象或者造成恐慌,彭錞表示,政府或者相關部門在這方面首先要自信,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條件。同時整個社會公眾也應該提高自己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科學認知,放出來的消息是“壞消息”,但并不意味著某地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做得不好,可能恰恰相反,意味著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做得非常好。 (記者白杰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