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北京
在2016年全國兩會提交審議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了廣州的兩項“國際化”任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提升超大城市國際化水平。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廣州將標桿的視野拓展至全球城市體系,將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廣州在近年來加大了航運中心的建設。除了空港,現在的重點是海運和港口碼頭。從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角度來講,是有具體規劃、有行動計劃、有具體步驟推動航運建設的。”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在北京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東省內港口林立,地級市河港和海港資源豐富,一旦形成組合港,實力不容小覷。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偉根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五’時期,江門要繼續做好河港,爭取海港資源。”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常委、萬順昌集團董事會主席姚祖輝則認為,“十三五”規劃下,“打造粵港澳灣區,推動珠三角區域合作,可以形成粵港澳超級港口群”。
廣州領頭羊
2015年9月18日,廣州市政府印發《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計劃到2017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個標準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8000萬噸,爭取進入全球航運中心前15名。
向曉梅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市目前已經提高了自身定位,瞄準國際化,會以具體行動實施國際航運中心計劃,“這是非常重大的一個突破口,很有力度,很有魄力。”
“一帶一路”和廣東自貿實驗區這兩大國家戰略的交會,也為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向曉梅看來,廣東自貿區各方面政策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而海關、通關的便捷化,也將惠及跨境電商的發展。“關鍵是廣州背靠龐大的國內市場,泛珠政策全覆蓋。廣州一方面可依托腹地,一方面可借助自貿區、泛珠貨物出口的通道,把國際航運中心做起來。”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碼頭是重要基礎。
廣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的出海通道和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作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裝箱干線港,廣州港也是華南沿海功能最全、規模最大、輻射范圍最廣的綜合性樞紐。2015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762.5萬標準箱,均位列全國沿海港口第四位。
2014年年底,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兩次調研南沙片區,明確提出,南沙自貿區要依托南沙港的核心資源,加快港口交通和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通關體系建設,實現集聚發展和創新發展,搶占經濟制高點。
廣州港之外,南沙港區也正在成為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力量。“港口是一個城市的重要中心通道,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港口碼頭的功能、基礎條件要更加完備,南沙港目前正在推進港口碼頭建設,堆場、信息港都要力求從硬件到軟件的綜合配套。”經過前期調研后,向曉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陸路聯動周邊
“現在講航運中心的建設,要超越一個市,超越一個碼頭、港口的理念。”向曉梅說。
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周邊陸路交通設施的銜接亦十分重要。
2015年11月10日,江門市與中山市簽署《江門市人民政府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交通一體化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兩地將通過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互贏,共同發展。
此次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偉根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江門港運以河港為主,海港方面仍然依托幾大出海港如高欄港和深圳港:“‘十三五’期間,江門還是以河港為主,但海港這塊不會放棄,就看能不能爭取。江門的港口建設要按照國家的考慮來安排。”
鄧偉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十三五”期間,江門市要繼續發揮好河港優勢,加快新碼頭的建設包括河道的疏浚,連接碼頭公路,構建珠西樞紐,集中打造珠江西岸樞紐,建設物流中心,實現港口和陸路的聯通,“這些都是我們要重點對接、發揮的。”
在廣東的港口資源中,很多港口的功能區位十分明顯:香港港主要定位于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港;廣州港和深圳港共同服務于廣東省及珠三角地區的外貿貨物進出口市場,其中廣州港主要服務于珠江西岸市場,深圳港主要服務于珠江東岸市場。
在向曉梅看來,廣東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一定要站在區域規劃發展的視野之上,“要推動港鐵聯姻、港水聯姻。”
全國政協委員、原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首屆海事大使徐祖遠則認為,港口的發展要解決港口與城市之間、港口與港口之間、港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問題,實現錯位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機制,這也是未來中國港口結構調整的方向。
粵港澳打造超級灣區
3月11日,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委會通過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涉及196億港元的追加撥款申請。
在萬順昌集團董事會主席姚祖輝看來,“十三五”規劃下,打造粵港澳灣區,推動珠三角區域合作,形成粵港澳超級港口群,是更為絢爛的規劃版圖。“粵港澳擁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機場)群。”
灣區具有獨特的地利空間性,容易形成產業體系,是世界經濟和財富最集中的地區。據統計,目前全球60%的經濟體量集中在大江、大河、入海口,在全球排名前50的特大型城市中,海灣型城市占比高達90%以上。
2015年,粵港澳地區集裝箱輸送量超過7000萬個標準箱,機場旅客運輸量逾1.4億人次,區域GDP總量達1.4萬億美元,貿易總量更高達1.8萬億美元。“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形成,實力不會遜色于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完全有能力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基地和橋頭堡。“姚祖輝說道。
向曉梅進一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要從大區域的視角出發做航運中心的建設,并依托西江航道、肇慶的合作,形成組合港,以此發揮南沙港重要樞紐港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基礎上,依托廣東自貿區的政策,優化內部軟件功能,利用內部通關的便捷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再充分發揮‘一帶一路’中的港口聯姻、港口聯盟,以此帶動廣東整體的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