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楊創世某專賣店
因為給股神巴菲特提供定制服裝而揚名的大楊創世(600233)現在把目光轉回到國內市場。3月16日,該公司宣布開啟“大楊定制”中國戰略,目標在五年后達到年產50萬套的西服定制規模。
大楊創世控股股東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冬梅當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和西方已經成熟的定制市場相比,中國的定制消費需求還有待培育,但隨著國內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長,從行業到政府都在倡導工業制造4.0,“大楊現在回到國內市場,是水到渠成”。
去年,山東紅領因定制服裝業務而受到工信部重點推介,一時名躁行業內外,隨后包括報喜鳥等男裝品牌紛紛公開定制戰略。
“定制是目前整個服裝行業轉型發展的方向。”胡冬梅稱,大楊創世回國開拓定制市場的優勢來自于多年的海外定制經驗,包括巴菲特也是他們的顧客之一。
早年以為品牌代工起家的大楊創世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也遭遇瓶頸,一方面海外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生產力成本無法與東南亞國家競爭,為此大楊創世于2009年確定轉型定制業務,將10家工廠陸續改造成有定制生產能力的流水線。通過與海外伙伴的合作,目前在全球建立了近千家定制合作店鋪,每年定制西服量超過15萬套。
根據大楊創世本月初發布的2015年年報,去年該公司海外定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7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58%,而出口的代工大貨生產業務雖然營收達到6.72億元,但同比下降4.86%。胡冬梅稱,未來她希望將定制營收上升與大貨生產各占50%的規模,“定制毛利率能達到30%-40%,而大貨生產的毛利率為20%。”
對于國內市場,大楊創世會沿用在海外市場的合作模式,希望為其他國內服裝企業、服裝品牌、定制店提供全方位與智能化的服裝定制解決方案。
“定制化生產非常復雜,不僅涉及生產系統的智慧化改造,包括智能數據信息處理、面輔料自動匹配、智能樣板匹配等,還有人員的培訓,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在這方面積累了成熟的經驗,也擁有了大規模產能,這種合作算是一種’分享經濟’。”胡冬梅說。
至于自主品牌,胡冬梅表示,大楊也會一直去做,但就目前中國的環境來看,品牌生態很脆弱,“從上游的面輔料研發,到下游對民族原創性的自我認知,我們現在都比較欠缺。”目前,大楊創世擁有TRANDS(創始)、KEYMEN(凱門)、YOUSOKU(優搜酷)三個自有品牌,但去年的總體營收只有1.47億元。
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申通高層也現身。
大楊創世1月15日公告稱,已經與圓通速遞股東初步達成一致,各方擬共同推進公司現有業務、資產、負債、人員等全部置出,并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圓通速遞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談及此次重組,胡冬梅稱,十年前,有很多生產企業上市,但從目前看來,上市對于生產型企業并沒有太大意義。未來大楊創世有計劃在海外上市,或者將定制業務單獨上市。大楊創始今年2月底剛剛投資了加拿大一家互聯網男裝定制創業公司Indochino,后者為世界上最大的定制男裝品牌之一,大楊創世計劃三年投資3000萬美元持有21%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