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價格腰斬每斤1.6元——山東多地蘋果產區遭遇“價低賣難”
去年蘋果大量上市時,每斤3.2元,緊接著價格一路下滑,現在降到每斤1.6元,且有價無市……今年,蘋果生產大省山東多地面臨“價低賣難”困境,僅淄博市沂源縣就有5億斤蘋果儲存在冷庫待售。
“已開始虧錢了……沒有那么多要果子的。”果農一籌莫展。為啥不好賣?記者調查后發現,這是供需關系所致,專家建議果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銷售,長期來看,應對果品品質進行升級,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蘋果豐收年遭遇“價低賣難”
走進沂蒙革命老區沂源縣中莊鎮胡家莊村石虔嶺果品冷庫,成箱的蘋果將四層倉庫堆得滿滿當當。“我這個冷庫容量600萬斤,去年這時已銷售一半了,而現在還有500多萬斤。”冷庫老板高明寶說。
沂源縣是山東蘋果種植大縣。沂源縣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沂源縣種植蘋果30萬畝,年產量8億斤左右。去年10月蘋果收獲期后,全縣實際儲存蘋果6.5億斤,較往年儲存量增加10.8%。但截至今年3月14日,共出庫銷售蘋果約1.4億斤,比往年同期偏少20%。
高明寶說,去年蘋果大量上市時,每斤3.2元,緊接著價格一路下滑,現在降到每斤1.6元,且有價無市。據中莊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中莊鎮一共有65座冷庫,去年全部滿負荷或超負荷庫存,庫存總量達到1.63億斤,目前僅銷售3700萬斤。
“低價賣難”對果農收入產生較大影響。中莊鎮青草裕村村民朱貴太的5畝山地共產出蘋果4萬多斤,目前全部存在冷庫。朱貴太算了一筆賬說,一斤蘋果成本是1.3元。“目前價格是1.6元,但要剔除30%的次果,所以已開始虧錢了。關鍵是,這個價也很難賣出去,沒有那么多要果子的。”
在終端市場,蘋果的銷售價格也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在濟南市銀座圣洋物流農副產品市場,一名杜姓蘋果零售商告訴記者,目前濟南市場煙臺紅富士80#以上標準蘋果零售價2元-2.5元/斤,批發價1.8元/斤。“前兩年的零售價格到了五六元錢一斤,現在價格越低反而越不好賣了。”
然而,在不少大中城市,蘋果價格卻居高不下,市民也未受益。記者在北京等地超市發現,產地為山東的蘋果售價多為5元-6元/斤。
記者了解到,沂源蘋果滯銷的情況雖然相對嚴重,但并非個案。山東臨沂、煙臺、威海等地也出現類似情形。威海榮成市華峰果業公司工作人員孫義駿表示,當地大多數冷庫庫存量還在七成左右,而且價格越來越低,80#標準蘋果出庫價也就每斤1.2元。
供求失衡、惜售心理等因素為滯銷主因
專家表示,部分農產品“價低賣難”是受“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影響的:由于氣候條件較好,不少農產品產量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口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部分農產品消費較為低迷,這反映了市場經濟供需關系造成的價格波動。
記者了解到,供應增多消費偏少導致蘋果市場供求失衡。我國蘋果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加上去年氣候好,蘋果產量增加明顯。沂源縣農業局局長耿益民表示,去年適逢蘋果生產“大年”,就沂源來說,蘋果總量比上一年度增產20%至30%。
“蘋果不是生活必需品,社會低收入群體為節省開支,必然會減少消費。”蘇桂林說,從消費情況來看,目前全國大宗水果銷售普遍不旺,與經濟疲弱消費力下降、果品出口減少都有關系。
此外,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品牌化營銷弱、產業化程度低,高端果品的數量較少,蘋果不分級“論堆賣”現象較嚴重,部分合作社“有名無實”,無法給果農銷售提供幫助。“我們的合作社確實更多注重在生產環節,在市場銷售方面給果農沒有大的幫助。”沂源縣匯蒙合作社理事長朱貴義說。
“還有果農心理的影響,去年10月剛下市時價格比現在要好,這兩年價格也不錯,大家普遍有看漲預期惜售心理。”耿益民說。
專家建議利用電商銷售,升級果品滿足不同需求
部分果農擔憂,一方面,蘋果還有兩個多月的銷售黃金期,等5月中旬西瓜、櫻桃等水果大量上市后,將大大擠壓蘋果的銷售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庫存量較大,短期很難有價格反彈的空間。如果不能抓住這一時間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蘋果賣難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最終導致“果賤傷農”。
記者了解到,淄博市、沂源縣目前正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著力開拓目標市場、發展直營直銷和電商營銷、組織營銷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幫助果農銷售蘋果。
蘇桂林等人建議,從短期來看,面對“低價賣難”困境,可通過推進愛心幫扶、拓展臨時銷售渠道、加大推介宣傳力度等措施,組織企業、超市、批發市場等去產地市場進行收購。同時引導農民正確看待市場風險適時銷售,以免形成更大損失。
此外,多位專家建議果農充分利用互聯網銷售。“互聯網進入農業,會對農產品流通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雖然目前所占比例低,但其成長性很快。”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人說。
事實上,去年11月,全國供銷合作社統一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供銷e家”即已上線,旨在實現全國供給與需求有機對接,著力構建服務“三農”的綜合性、可持續農村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
山東省委農工辦原副主任劉同理說,由于我國小農經營的現狀,信息不對稱,生產環節缺乏調控手段。長期來看,要加大農民的“抱團”意識和水平,發展緊密型合作社,對抗市場風險;注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果品品質進行升級,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新華社記者張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