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災監測預警將實現“機器代人”
筆者最新從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廣東省歷時2年建成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監測示范項目、17個專業監測點將于2016年4月1日正式運行。該項目通過對重大地災隱患點布設專業監測儀器,可實現實時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監測預警。這意味著廣東省地災隱患點監測預警將逐步實現“機器代人”,可有效彌補人工監測觀測周期長、需要人員多、操作一致性差、反應速度慢等問題。
廣東地質條件復雜,濕熱多雨,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地。每年汛期,受龍舟水和臺風暴雨影響,往往容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824處,威脅總人口32.57萬人;其中,威脅100人以上隱患點521處。
廣東省此前有一套“廣東省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系統”,通過匯總氣象、水文部門的降水數據,根據設定的1118個分析片區各自特點,分析預報當天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片區。但這套系統只能對一定范圍內出現地災的可能性進行預報。而具體到每一個隱患點的監測,只能依靠人工,即依靠鄉(鎮)基層政府組織、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進行“群測群防”。
因此,新建成的廣東省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監測示范項目,最大的突破在于通過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布設專業監測儀器,進行實時化、自動化、智能化監測,實現對監測點地質災害精細化預警。這可有效彌補人工監測存在的觀測周期長、需要人員多、操作一致性差、反應速度慢等問題。
去年該項目初步建成后,省國土資源廳選取了近年來遭受地質災害危害最為嚴重的肇慶、清遠,河源、梅州、潮州、茂名等市17處威脅100人以上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試點監測點,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39套,試點監測和預警地質災害,歷時1年的試運行,各監測點均取得了較好的監測效果,基本達到了預定的設計目標。
省國土資源廳負責人表示,由于試運行情況良好,17個專業監測點將于今年4月1日正式運行。為充分發揮各專業監測點的作用,省國土資源廳已于近期部署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做好監測點設施的保護和管理、監測成果的核實驗證及應用、預警響應措施落實、信息收集和反饋等工作,并要求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做好省級地質災害自動監測系統運行維護、監測數據在線服務和短信提示服務提供、各地信息收集匯總、數據分析等工作。下一步,廣東省還將進一步完善和更新監測預警系統,逐步擴大專業監測點覆蓋范圍。(記者/盧軼通訊員/祝桂峰 楊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