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陳康亮)中國銀監會28日披露數據稱,截至今年2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達200.7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速達17.5%;總負債近185萬億元,同比增速17%。
對此,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28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持續擴張,且維持在比較高的增速水平上,主要是由于中國流動性較為寬松。
來自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且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的新增人民幣貸款逾3.2萬億元,在歷史上亦屬較高水平。
就不同類型的銀行機構而言,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為75.4602萬億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占比37.6%;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為37.6375萬億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占比18.8%;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為23.2809萬億元,占比11.6%;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為27.0017萬億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占比13.5%;其他類金融機構總資產為37.3357萬億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占比18.6%。
趙慶明提醒,作為間接融資的主體,銀行機構資產規模的不斷壯大,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中國經濟杠桿率的居高不下,應該警惕。
在趙慶明看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國國民儲蓄率高、資本市場總融資比例較低等。“但最重要的可能是中國民間財富變為股本的機會較少。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居民儲蓄率也很高,但由于德國的家族企業發達,其居民財富很多轉換為對家族企業的投資,從而并不導致杠桿率的增加。”
趙慶明建議,解決高杠桿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是進一步完善創業環境,鼓勵大眾創業。與此同時,去年A股的IPO融資不到2000億元,未來應該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通過多種方式使得更多國民儲蓄更大比例進入股本融資,使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更加協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