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倡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融部主任辛曉君建議,學校應對學生展開金融等方面的課程知識教育,并對存在此類潛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避免過激行為。同時,網絡貸款平臺需加強資質審核,核實信息,且壓低貸款額度。“像某些P2P平臺,大學生群體貸款額度是2萬元,其實對大學生而言,5000元的額度足夠了,超出限額一定需要監護人的擔保”。
一張身份證、一本學生證,甚至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貸到數萬元。河南某大學學生以同學之名貸到了近60萬元校園貸款,最終無力償還,絕望跳樓。讓人在震驚惋惜之余,也不禁深思:校園貸款已經進入到多少大學生的生活?應如何對校園網貸進行監管?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9%的受訪者直言身邊大學生使用校園網貸的情況多,68.7%的受訪者認為學生需建立理性消費意識,76.7%的受訪者支持對未滿18歲的學生禁止校園網貸,已滿18歲的學生須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才可貸款。
47.9%受訪者直言身邊大學生使用校園網貸的情況多
江西省某高校大二學生張穎表示,在學校的宣傳欄、建筑墻上,貼著不少寫有“無抵押、快速到賬、月利息最低、通過率很高”的網絡貸款小廣告,“自從班上有位同學在網絡平臺貸到款后,陸續有幾位也‘加入’了”。
調查顯示,47.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大學生使用校園網貸的情況多,其中10.4%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35.6%的受訪者表示情況一般,16.6%的受訪者認為不多,其中僅4.4%的受訪者表示幾乎沒有。
張穎經常碰見有同學向已經貸款的同學咨詢網貸的事情。“主要是關心平臺的可靠性。此外,利息高低、出款速度也是他們比較在意的”。
在網貸平臺的選擇上,61.3%的受訪者表示會首要考慮平臺的信譽程度,53.4%的受訪者則關心貸款資質審批的寬嚴。其他還有:平臺是否合規合法(51.5%),能給予的貸款數額多少(46.2%),平臺出款速度(41.6%)。
北京倡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融部主任辛曉君認為,為大學生提供貸款出發點是好的,事物的發展必然有一個過程,但不可避免一些人利用它來滿足私利。而大學生是一個較單純的群體,出現問題更多是在道德層面上。“他們可能沒有一個思想理念,借錢如何還、還不上怎么辦。所以學校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
70.1%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消費自控能力弱
調查顯示,70.1%的受訪者表示大學生消費自控能力弱,46.9%的受訪者認為網貸平臺貸款資質審核不嚴,46.1%的受訪者指出網貸平臺發展不成熟,沒有行業標準,45.7%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信用意識薄弱,42.1%的受訪者指出網貸平臺缺乏有效監管,28.0%的受訪者認為網貸平臺有惡意貸款嫌疑。
張穎對記者說,最開始得知有“校園網貸”這個渠道時,不少同學都是“驚喜”的,因為能夠在當下消費能力之外享受到商品或服務,這種“提前消費”吸引著大家,“需額外支付的利息平攤到每個月并不顯得很高,這也是大家選擇網貸的原因之一,認為‘代價’并不大”。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研究總監郭大治表示,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和金融知識很薄弱。“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普遍缺乏。應該加強對人們投資理財知識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明白,‘借錢要還’是守信用。合理使用不能無止境透支”。
同時他表示,對于大學生這類特殊人群,貸款模式應該與有獨立償還能力的成年人有所區別。但現在校園網絡借貸一方面不區別大學生和其他群體,另一方面,平臺間相互不溝通。“這從側面反映了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容易導致一些學生重復借款,最終債臺高筑,超出償還能力。此外,還應實行嚴格的實名制,需平臺下功夫嚴格把關”。
談到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問題,郭大治表示,整個行業都沒有健全的監管體系,而校園網貸作為子業務,沒有監管就不顯得意外了。“整體原因在于,互聯網金融發展太過迅猛,導致配套的監管體系跟不上。由于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監管體系也需要和以往的模式有所區別,因此網貸行業產生10年,快速發展了2到3年,而監管體系仍然只有精神,沒有細則。”
去年底,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界定了網絡借貸的概念,明確了監管方為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同時,遵循“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由地方金融辦負責風險防范與處置。
68.7%受訪者認為學生需建立理性消費意識
此前,銀監會曾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放獨立信用卡,給已滿18歲的學生發卡,需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調查顯示,有76.7%的受訪者支持對校園網貸管理效仿此類規定,16.0%的受訪者不支持。
辛曉君表示,確實可效仿管理信用卡的方式來管理校園網貸。“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樣可以從制度上克制,“若引發高利貸、甚至黑社會暴力進入校園,后果會更可怕”。
針對大學生網絡貸款,68.7%的受訪者認為學生需建立理性消費意識。
張穎表示,從高中步入大學,像是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大學生對許多消費充滿了向往,好的電子產品、好的吃穿,都會有人去攀比,“但消費能力畢竟有限,網絡貸款給大家提供了‘機會’。”
此外,55.4%的受訪者認為網貸平臺應規范并加強審批流程,53.3%的受訪者建議高校加強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其他還有:家長需掌握孩子情況,防患于未然(48.4%);明確監管主體,集中監管職責(41.9%);監管細則盡快出臺(27.4%)。
郭大治表示,《辦法》中已經提到,嚴格實名制屬于平臺需嚴格遵守的制度之一。他還建議,資金的使用用途也要有管理,盡量給學生實物,而不要發現金。同時,對大學生群體限定貸款額度,防止過大的貸款額。
辛曉君建議,學校應對學生展開金融等方面的課程知識教育,并對存在此類潛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避免過激行為。同時,網絡貸款平臺需加強資質審核,核實信息,且壓低貸款額度。“像某些P2P平臺,大學生群體貸款額度是2萬元,其實對大學生而言,5000元的額度足夠了,超出限額一定需要監護人的擔保”。
受訪者中,39.1%的人為在校大學生,60.9%的人為非在校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