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3月31日表示,G20作為一個非正式國際組織,處理解決問題能力有限,不能夸大其作用,但可發揮高層領導力的優勢,推動國際投資合作,甚至有必要建議成立一個專門平臺。
拉米在由浙江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聯合主辦的“20國新愿景:全球治理前沿問題國際論壇”(V20論壇)上作出如上表示。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于今年9月在中國杭州召開。拉米建議,中國應利用主辦G20峰會,發揮G20最能施展作用的方式——領導力優勢,在會議中適宜推動1至2個重要國際事務問題協商,釋放高層信號即可。之前,G20支持在經合組織下推動國際稅務協調,防止跨境偷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還說,G20應著眼長期,在經濟發展領域,可推動跨境投資規則協調、簽證便利化等全球問題。面對全球增長乏力困境,他建議G20推動貿易和投資這兩個互有關聯的“經濟驅動因素”的作用,領導人們有必要釋放出積極信號為國際投資便利化制定多邊規則。
在同一場合,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建議G20層面推動國際投資便利,解決全球面臨的增長緩慢難題。
林毅夫表示,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正陷入增長“新平庸”的狀況,就業市場待改善,由于它們占據全球經濟的比重超過50%,其疲弱也會令發展中國家承受低增長風險。全球當前需要新的想法來引導經濟增長。
他說,過去經濟體之間通過貨幣貶值促進出口的增長模式已經不適用,現在需要提高競爭力和新的想法來引導經濟增長。促進國家間的投資是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有益的方法。
林毅夫說,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期間創造大量流動性,可以有條件地向海外實體項目投放,將流動性化為切實的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利用這些投資,發展中國家可以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面競爭力。另外,投資便利化還能促進擁有外匯儲備的發展中國家分散海外投資,對發達國家產業也是利好。
“我建議,加強如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組織作用,推動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興投資推動機構的建立,這樣才可以促成和加強世界范圍內的基礎設施投資。”林毅夫說。
林毅夫還指出,當前全球有3000多個雙邊投資協議,有必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統籌。“建議在G20層面推動世界投資組織(WIO)的建立,雖然成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但今年G20峰會可以做出遠景規劃。”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肖逸夫表示,20世紀30年代,由股災引發的世界經濟用慘痛的損失教訓告誡世人,關起“家門”解決“家事”已不再行之有效,世界經濟需要包容性,需要各國高層領導人離開“家”,走進大環境里,世界需要一個對話機制。在當下,能夠仔細傾聽中國、巴西、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聲音的對話機制尤為重要,而G20峰會正是最好的平臺。
去年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就2016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發表致辭表示,G20應致力于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為各國增長注入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活力。
基于這一愿景,本次的V20論壇以“改善全球治理,應對系統風險:2016年G20如何發揮積極主動作用”為主題,邀請全球頂尖學者、政要參會,就全球金融改革、區域經濟、貨幣體系等六大主題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