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刊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再談冒牌乳粉案”信息,針對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的假冒“雅培”、“貝因美”商標嬰幼兒乳粉案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該案是違法犯罪分子通過收購廉價乳粉、包裝變形的乳粉加工罐裝冒牌乳粉的案件。
除了以上的動態信息,最值得點贊的內容,就是食藥監總局在“再談冒牌乳粉案”中對上次新聞通報中有關問題的坦誠與嚴肅態度。這位發言人在前次“冒牌奶粉案”情況通報中,曾表示:“經初步了解,上海公安部門已經對查獲的假冒乳粉進行了產品檢驗,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此話一出,有輿論認為,這種假冒乳粉“安全說”值得商榷斟酌。面對公眾的質疑,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再談冒牌乳粉案”的新聞通報中,敢于直面話題,不避熱點,不繞圈子。這位新聞發言人強調,總局4月4日通報涉案產品經辦案機關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屬于冒牌食品,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購買食用了該冒牌產品,不要過于恐慌。但生產銷售冒牌嬰幼兒乳粉,屬商業欺詐、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行為,一經發現,不論其質量是否合格,是否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必須對涉案乳粉立即扣繳,一律銷毀。我們支持消費者向冒牌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依法索賠。
1.7萬罐假乳粉流入多個省,多省協查假冒乳粉流向。這是繼前幾天“問題疫苗事件”之后又一次震驚國人的大案。案件中假冒乳粉數量之大,影響之廣,令人震驚。且和“疫苗案”相似的是,二者都關系著嬰幼兒的生命健康安全,都牽動著億萬中國父母的心。案發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通報的信息顯示,包括上海市食藥局等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立即向有關公安部門了解案件情況,并協助公安機關追查涉案冒牌產品流向,控制風險。
應該說,食藥監總局在此前的新聞通報中所說的“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將這樣的“初步判定”告知公眾,是針對該事件牽扯的點多面廣,當消費者拿著手上的奶粉罐不知所措的時候,不必“捧罐色變”,起到了穩定公眾情緒,避免人心躁動,防止社會謠言四起的作用。實際上,這也是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產品質量問題給出的風險提示。
但是,一些輿論沒有完全理解監管部門的善意提示,甚至引發質疑,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李鬼”扮李逵,你說“李鬼”不會傷人,恐怕沒有人信服。
面對這些輿論,國家食藥監總局“再談冒牌乳粉案”的新聞通報,無疑向公眾傳遞了鮮明的信息,一是表達 “風險提示”的初衷,二是強調“違法必究”的決心,三是支持“依法索賠”的態度。相信公眾看到這樣的表態,首先感受到的是監管部門誠懇的態度,并從中切實地了解到監管部門并非開脫責任,而是在行動,積極追查這批冒牌乳粉的去向,最大限度地減少這批冒牌乳粉給嬰幼兒帶來的危害。同時,還可以更理性地看待身邊可能出現的“李鬼”,一方面,揭露了生產、銷售冒牌乳粉的違法性質,使消費者消除了恐懼感,并在依法維權過程中有了底氣。另一方面,當看到“超值”、“優惠”等商家的誘惑時,會多個心眼,不讓違法商家鉆空子。正所謂,防范“李鬼”的最好辦法,就是政府監管部門和廣大消費者聯手痛打“李鬼”!這也是質量共治的重要方面。
截至發稿時,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4月9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進一步通報了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的制售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案件督查情況。通報指出,現已查明,該案是犯罪分子為牟取暴利,在市場上購買低價嬰幼兒配方乳粉,裝入仿制的“雅培”“貝因美”罐體中,冒充高價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牟利的違法犯罪行為。涉案乳粉銷往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四省。上海市公安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潘某等6人移送起訴,對楊某上網追逃。同時,國務院食安辦表示,在偵破案件過程中,上海公安機關委托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對冒牌“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行檢驗,共檢測微生物、營養素等14項關鍵項目,所檢項目均符合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鈣含量略低于“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明示值。
在偵破“冒牌乳粉案”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及時透明地公開調查進展,形成動態信息通報效果,在輿情引導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監管部門不斷加大查處力度,在此次事件中那些生產、銷售假冒乳粉的違法者定將受到嚴厲的追責,得到法律的嚴懲。有關部門也定會積極反省自身監管機制和環節中的漏洞,查漏補缺,嚴格監管,切實把“安全風險”消除于萌芽之中。 (柯 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