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一年里有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不少網民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對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保證環保監測數據真實性,一方面要實時公開環保監測數據,讓造假行為更容易識別;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及時發現并給予重罰。
造假歪風亟待剎住
網民“柯觀”表示,為了規避環保檢查及處罰,不少排污企業開始想新的歪點子,擅自更改自動監測設施、偽造監測數據,即使企業工廠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從而,導致發布的環境監測數據與居民直觀感受不符,甚至出現很大反差。
“在治污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一些企業膽敢頂風造假,一方面表明現在運行的環保在線自動監測網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在這些企業造假行為的背后,都存在地方環保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不作為。”網民“若無”表示。
有網民質疑,因為大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企業,還有多少企業的超標排污行為沒有進入監管視線。
網民“CC_觀瀾”認為,虛假的檢測數據不但直接誤導環境管理決策,還導致監測技術人員質量意識信念喪失,影響環境監測的根本。只有嚴厲打擊環境數據造假,加固環保工作的軟肋,才能增強環境保護工作。
強化監管嚴格執法
有網民建議,監管部門應強化環境保護的監管體系,要求企業實時公示污染排放信息,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讓執法利器“不卷刃”。
環保數據造假存在隱蔽性、瞬時性和流失性的特點,在調查取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難。網民“菏澤一哥”表示,環保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是環境監督、監管、處罰的根本,公開才有監督、公開才能讓造假行為更容易被識別。建議推進企業排污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把環境監測數據亮在陽光下,讓造假者無處藏身、接受嚴懲。
環保工作的難點在地方一級。網民“光影”表示,要通過改革改變地方環保部門履職問題,著力強化監督職能。增加自上而下的數據抽檢核對,并相應增強法律責任等層面的問責力度。
網民“盛全”表示,要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就要嚴格落實新環保法,監管部門必須按照新法造假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守住環保法規底線,嚴格規范環境監測行為,對弄虛作假、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堅決說“不”。
(記者 李會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