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份,受業績預增5倍消息影響,如意集團股價連續大漲,8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57%,加上此后4個月的時間,如意集團歷經24個漲停,股價暴漲10倍;今年2月15日到2月25日的一個多月里,如意集團股價從39元最低價,再次歷經5個漲停,暴漲至73元,大漲87%......這一串串數字,讓如意集團成為資本市場名副其實的“妖”股。
然而,在如意集團股價暴漲背后,公司卻無實質性業績支撐,對期貨及電子交易等衍生品業務的依賴,讓公司的持續經營隱藏巨大風險。
雖然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已逾20年,其交易機制相對完善,但相比之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仍處于起步期,還存在很多問題。期現結合業務更是需要期貨市場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更加規范化。目前政府正在加大清理整頓,以讓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逐漸規范。而風險導致大宗商品的價格暴漲暴跌情況仍時常出現,無論是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
而正是這一業務的不穩定性,讓如意集團這筆溢價10倍的收購,備受業界質疑。特別是,在這復雜的利益糾結背后,資本市場仍需警惕上市公司成為相關利益人的“提款機”。(賈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