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投資者和社會大眾,在經濟新常態下該如何打理個人資產?4日在上海“廣濟民生 財富同行”大型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務院參事姚景源、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等專家學者給出不少精彩答案。
未來投資有三大出路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指出,借鑒國外金融機構發展經驗,結合國內金融理財市場的發展,未來中國國內的投資渠道,可能會有三大類型。
第一類是綜合型:銀行集團,憑借較強的綜合能力和立體化渠道,為各階層客戶提供理財、私銀、信貸(個人/公司)、投行、投資咨詢等多層次的全方位服務。
第二類是產品型:信托、基金、私募、券商、保險和專業財富管理公司,憑借較強的產品設計、主動管理能力為富裕和高凈值客戶提供專業化定制服務。
第三類是平臺型:以BAT、東方財富、和訊等互聯網公司為代表,憑借較強的科技實力、廣泛客戶群體和平臺化屬性,以較低的費率和便捷渠道打通投融資客戶的資產管理需求。
個人投資要謹慎
原國務院參事姚景源表示,國內經濟目前處在一個新常態,就是四降一升,四降指的是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下降、財富收入增幅下降。還有一升,就是潛在的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上升。
面對這種形勢,個人投資要謹慎。既不要過于悲觀,也不要盲目樂觀。從投資策略上講,既要敢于投資好的項目,但不要單槍匹馬殺入投資市場,比如股市,最好是依托大型的金融財富企業,實現資產的穩定升值。
明年金融改革或有大動作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副主任蘇斌透露,目前資產管理在繼續全球化。2016年國家會完成8個自貿區的建設,自貿區各項改革最終指向金融改革,預計明年在金融改革方面會有大刀闊斧的行動。金融投資公司在自貿區的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
揚子晚報記者 賈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