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前5個月審批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逾3000億元
截至4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57719億元投資
■本報記者 沈 明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6月14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5月份,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規模達780億元。我國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各有關省區市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方案都已制定完畢。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今年歷次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統計發現,今年前5個月,國家發改委共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3個,投資規模逾3000億元。
據李樸民介紹,5月份國家發改委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包括農業水利項目5個,總投資92億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4個,總投資621億元;工業項目1個,總投資8億元;高技術項目4個,總投資57億元;其他項目2個,總投資2億元。
同時,李樸民還介紹了國家重大工程包實施進展情況。截至4月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57719億元投資,比3月底增加1774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98個項目,比3月底增加21個項目。
李樸民同時表示,我國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建立了由25個成員單位組成的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結束了兩位數增長,并出現加速下滑態勢,同比增速從去年全年的10%降至今年前5個月的3.9%,創下多年新低。中國官方此前已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
“民間投資已經在全社會投資中占比超過60%,對促進投資、穩定增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李樸民介紹說,國家發改委在參加國務院督查組工作的同時,還專門對國務院督查范圍外的12個省份開展專項督查,發現各地在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李樸民在發布會上表示,對于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我國還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在政策制定落實方面。盡管多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但有些要求沒有完全落實,部分法律法規缺乏配套細則,沒有相應協調配套措施,相關實惠在實際執行中并未落到民營企業身上。
二是在政府管理服務方面。中國官方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多個審批事項,大力精簡辦事程序和環節,企業總體反映較好。但目前在中國辦企業、搞投資面臨的制度成本依然較高,例如審批事項下放后,基層部門“有的不愿意接,有的接不好”。
三是在市場環境建設方面。企業普遍感到土地貴、房租貴、稅費高、人力成本高,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普遍認為融資難、融資貴、資金緊張。
四是在企業自身發展方面。尤其在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轉型升級方面的儲備,加之信息不對稱,一時難以找到新投資領域。
中國應如何扭轉民間投資增速的回落趨勢?李樸民指出,官方需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束縛民企投資的突出問題,通過切實推進“降成本”提升民企投資回報,利用扎實開展“去產能”的機遇推動民企轉型發展,并全力推動“雙創”,激發民企創業投資活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