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5日消息(記者劉楠)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國中藥材資源與生態種植研討會”近日在昆明舉行,本次會議涉及了很多中醫藥行業的重點問題。其中中藥材的質量問題備受矚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就直言不諱的表示,中醫有可能會毀在中藥上。
王國強:有人說中醫可能毀在中藥上,這不是危言聳聽。我著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國醫大師,你開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藥不行,百姓吃了沒效果,那就會毀掉中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發表講話
事實上,“中醫毀于中藥”的說法在業內已經流傳了很久。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黃璐琦認為,“中醫毀于中藥”的說法給大家提出了一種警示,就是中藥材的質量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中藥應該回歸道地產區
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超標、營養價值下降……都成為困擾中藥行業的難題。除此以外,黃璐琦院士特別提到,對于中藥材來說,產地有著嚴格的限制。
黃璐琦:“中藥材往往強調的就是道地藥材。這個道地藥材是由中醫長期臨床實踐獲得的。雖然它的內涵用現代科學方法還不能完全揭示,但道地藥材確實是控制中藥材質量的一種模式。”
黃璐琦院士做“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的報告
以著名中藥材三七為例,它是云南白藥的主要成分,它對于藥材的產地就有嚴格限制。據了解,三七要生長在北回歸線附近,海拔1200米到2000米的地方。
專家在云南石林三七種植基地進行調研
仿生種植可以化解連作難題
除了產地限制外,三七還面臨連作的障礙。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的介紹,如果在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三七,會導致壞死和枯萎,副作用間隔20年都難以消除。這將導致一系列威脅產業發展的危機。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十年后適宜種植三七的土地將會消失。
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介紹,為了克服中醫藥種植中的輪作障礙,需要在科技上進行攻關,目前已經有研究人員希望采用微生物技術把土地進行改良。
文山三七產業協會會長曾立品則認為,種植像三七這樣的中藥材,首先要回到道地產區。其次,依靠科技進行仿生種植也提供了一個解決輪作障礙的思路。
曾立品:“通過仿生種植模擬自然狀態下的陽光、水分、土壤等自然生態環境,來解決三七的生長問題,同時也通過仿生種植來提高三七使用的安全性。我們目前仿生種植的面積是50畝,未來希望發展到一萬畝。”
文山三七產業協會會長曾立品強調仿生種植的重要性
專家建議為中藥種植提供補貼
按照這種仿生種植方法,可以用蒸汽祛除三七種植后留在土壤里的毒素,從而解決連作的難題。但是目前仿生種植每畝的投資在40萬左右,如果想達到一萬畝的種植面積,需要的費用無疑是天文數字。所以黃璐琦院士建議,可以適當的提供補貼。
黃璐琦:“仿生種植是下一步中藥材種植過程中要極力推廣的一種模式。但是這涉及到經濟基礎問題,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的問題。現在農業種植有補貼,有關部門對于中藥材種植也要考慮進行適當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