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8月11日電 (記者 楊陳)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繼偉11日向媒體通報,中國首個國檢試驗區——中國—東盟邊境貿易國檢試驗區,目前正在廣西加緊籌建。未來將促進邊境貿易“快驗快放”和“優進優出”,全面推動沿邊地區開放發展。
廣西是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和窗口,與越南山水相連,目前已有擁有12個陸路口岸和26個邊民互市點。廣西商務廳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廣西與東盟的經貿交流日趨頻繁,邊境貿易已發展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方式,占當地對外貿易的比重達30%以上。
但廣西邊境地區點多、線長、面廣,邊境貿易批次多、批量小、成交快,也使得當地人類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隨人流、物流傳入傳出的風險加大。檢驗檢疫部門想要既監管有效又保障通關便利,十分困難。
王繼偉說,為緩解邊貿規模增大與通關效率之間的矛盾,廣西檢驗檢疫局提出在確保疫病疫情和質量安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中越邊境地區探索建設中國—東盟邊境貿易國檢試驗區,獲得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復。
他介紹,根據國檢試驗區的制度設計,試驗區內將打造電子閘口,通過邊民指紋識別、身份證刷卡驗證、移動手機申報等多種方式實現快捷申報;打破傳統的通道查驗和兩次報檢模式,實行分線管理、并批申報、集中查驗,大幅降低查驗比例,提高進出口貨物驗放通關速度近60%;還將推行采信第三方檢驗結果、優先辦理進口食品準入、優先推薦試驗區內進口指定口岸申報等措施,提升通關效率。
此外,針對廣西陸路口岸農副產品進出口量大的特點,國檢試驗區還簡化了進口動植物產品檢疫審批環節;簡化和創新返銷農產品風險評估準入、進口查驗監管模式等措施;對在邊境地區“落地加工”的進口水產品、水果、木薯淀粉、干堅果等原料性貨物的報檢材料和程序也進行了優化,以求推動邊境地區由“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王繼偉表示,國檢試驗區創新的邊境貿易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將大幅降低出口門檻,精簡進口程序,加快通關速度,降低邊境貿易運營成本,有利于實現便利通關和有效監管的高度統一。“目前第一個國檢試驗區——憑祥(卡鳳)國檢試驗區已基本建成。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和優化國檢試驗區管理措施,逐步向廣西各邊境縣市推廣,推動沿邊地區開放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