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30日電 (記者 施佳秀 實習生 楊韻儀)“創業十年不如買房一年。”一句戲語道破許多人的無奈。
“房屋是不動產中的最佳投資品種。”9月底,上海人王偉(化名)在浙江杭州富陽入手了兩套排屋和四套公寓。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到杭州買房,早在2007年,王偉就曾入手一套杭州的房子,2010年賣出時,房價翻了一番,但這在他看來只是小試牛刀,根本算不上投資。
從2003年開始,王偉就在包括上海等附近城市投資房產。去年下半年,他在杭州陸續購入五套房子。經歷過十幾年樓市跌宕起伏,在他看來,投資杭州樓市值得期待。
王偉是今年以來眾多涌向杭州買房的投資客中的一個。
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杭州市新建商品房2016年的成交突破了15萬套,創下歷史新高。8月份,杭州外來購房比例已經達到了33.8%;G20杭州峰會結束后的一周,外地人的購買比例達到了39.3%。
正如數據所示,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與外來的投資投機潮不可分割。價值洼地、G20效應、投資渠道缺乏等均是杭州樓市再興投資投機潮的緣由,然而,只有潮水退去,樓市才能回歸平靜。
從投資品屬性回歸消費品屬性,在專家們和業內看來,離不開“破”、“立”之法,需要兩者雙管齊下,從房產稅和土地政策兩方面進行供需調節,從新動力注入實體經濟來引流投資資金。
投資客“相中”杭州樓市:不上6萬不出手
2015年10月,囿于上海對外地者的房產限購新政,在上海工作的陳楠(化名)出于半投資半自住的考慮,在杭州買了一套不是很滿意的房子。沒想到,時隔7個月后,這個房子價格上漲了約30萬。
如今,談起這段購房經歷,他感到十分后悔。“當初挑三揀四,不然現在發達了。”
今年以來,杭州房價不斷攀升,“地王”頻出。
“這就如同在池塘中丟下一塊石子,波紋從中央向外圍傳導,直至平息。”在科地資本集團董事長陳剛看來,投資客涌入二線城市,本質上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后的余波。
他認為,持有貨幣的投資客看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產需求更大,房價承受能力更強,于是“石子”落在了一線城市。與此同時,緊縮的土地供應導致地王頻出,以及今年資產荒導致的避險需求,一道助推了房價上漲。
一線城市房價經歷了一輪快速上漲后,部分二線城市在襯托下變成了“價值洼地”。因此投資客將目光紛紛轉向二線城市,蘇州、南京的房價緊隨上海上漲。
雖然池塘的波紋傳導到杭州的時間比南京、蘇州慢了一拍,但這并不影響杭州樓市掀起投資投機潮。
浙江是經濟大省,而省會城市杭州是浙江的核心城市,同時又與上海經濟緊密連接。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認為,G20之后,隨著杭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杭州的房價給了大眾更多的預期空間。
“杭州樓市的上漲也是杭州城市價值的體現。”杭州我愛我家品牌總監周包軍說。
的確,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以及杭州近年來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的不斷趨好,讓不少人認為,杭州的房價仍然偏低。
“杭州不上6萬(人民幣/平米)不出手,我不是來賺點路費的。”王偉在某論壇上放出豪言,并稱這個價位是他所在的上海投資客小圈子里的共識。
王偉告訴中新網記者,十一黃金周期間,他所在的投資圈將組團來杭州看房。
“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現象,但這個現象反過來說明,目前投資方向缺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杰提出,目前市場上投資渠道少,許多外地投資客看中了房地產市場貌似一本萬利的投資前景。
還原住房消費品屬性之“破”:房產稅抑需求 土地新政增供給
房地產早已成為大眾投資的熱選。但是,由投資投機性購房導致的房價暴漲和樓市亂象,必然加重購房者特別是剛需購房者的負擔,使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政府要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給人投資投機來炒(房)的。”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航如是說道。
顧名思義,樓市需要讓住房回歸消費品和民生屬性。然而,如何真正還原住房的消費品屬性?
九月以來,杭州政府已經針對樓市相繼出臺三個政策,分別為部分區域重啟限購、土地拍賣新政,第三個政策甚至三箭齊發,同步上調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商業性住房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暫停購房入戶。
然而,在許多專家看來,這些政策并非釜底抽薪之法,雖然對市場起到一定威懾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投資投機問題。
“因為限購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限購,(它)依然允許外地人認購一套,而且沒有太多類似社保等約束,所以還是會倒逼部分購房者積極入市。”在杭州重啟限購后,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今年年底前房價會繼續上漲。
浙江建工房地產開發集團企劃部總經理邱國良也認為,從長遠來看,部分區域限購的政策所起到的效果不會特別明顯。
作為投資客的王偉也說,公積金等新政對他們的心理預期導向有一些影響,他估計房價上漲會放緩,恐慌性搶房不會再有了,但對于像他這樣的非貸款性投資影響不大。
正本清源。談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專家們不約而同將目光都放到了房產稅和土地、房源供給上。
“最終的辦法可能還是國家的房產稅出臺。”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舉例稱,有的人買十幾套二十幾套房子,放置幾年十幾年,如果不出臺房產稅,這種情況就會很難改變。
芮明杰也表示,對約束投資、還原消費品屬性,其個人覺得房產稅是一個比較好的控制房產作為投資品的政策。
如果購房者買房自住,政府可以不收或者收取低的稅率,如果購房者買房投資,政府可以收取較高的稅率,“這樣的條件下,投資就沒意義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投資。”
除了抑制投資需求,芮明杰認為應該雙管齊下,此前杭州出臺的土地新政還不夠,要實現一定的土地供給。
史晉川也提到了從供給和需求角度來還原住房消費品屬性,他認為,對于高收入者、投資者,政府進行房產征稅,限制他們的需求,對于中低收入者,可以加強供給,政府出錢蓋房子,滿足中低收入者的基本需求。
還原住房消費品屬性之“立”: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力
陳剛表示,全國住房信息聯網,配合房產持有稅替代傳統“土地財政”,從邏輯上講一定可以控制房產投機,但真正推行起來阻力重重。政府要想主動、可控地推出上述政策,也需要新經濟增長的配合,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遏制房產投機。
正如其所說,業內認為,實體經濟還需要注入新動力,以此拓寬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如此一來,老百姓發現房地產行業無高利可圖之后,能有新的投資選擇,一定程度上也能進一步還原住房的消費品屬性。
邱國良表示,當前倡導創新創業就是實體經濟中的新動力,但是現在的資金被房地產虹吸之后存在缺血的情況,創新創業缺乏資金來源,只有抑制住房地產泡沫虛高,讓大家感覺在房地產行業無利可圖,才會把資金投向實體產業去。
他提出,國家層面能引導一些有一定發展空間的新產業,創造新的增長點。在他看來,投資客之所以集中在房地產市場而非其他產業,正是因為其他產業賺錢少、賺錢難。只有擠壓掉樓市泡沫,讓樓市收益增速跟國家GDP保持同步,這時,投資客發覺投資樓市低于預期,才會投資其他領域。
在當下,“工業4.0”、“中國制造 2025”等熱詞頻頻顯現。
“傳統工業發展前景非常大,要大力發展新興的工業。”徐劍鋒認為,大量熱錢在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流動,常常引起股票與房價暴漲暴跌的情況。因此,國家需要制定政策,引導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陳剛也覺得,當前的資產荒正是由于新經濟的潛力尚未被完全釋放出來,實體經濟的收益率遠低于房價漲幅,大家只能一窩蜂把錢投到房地產上。
“工業4.0,就是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如果這三化都達到,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陳剛看好智能制造和金融科技領域,也將公司資本聚焦在了新經濟領域。
“只有潮水褪盡,才知道誰在裸游。”畢業3年,新杭州人梁敬浩每月要從薪水中拿出70%來還貸。雖然如此,他仍然懷揣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換一套“疊排、帶露臺”的大房子。
和眾多剛需購房者一樣,梁敬浩希望走在“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的改善型住房道路上時,樓市能回歸消費品本身,這樣,房價可以漲得慢一點,他才不會走得太辛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