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新型城鎮化強力推進,國家正在多舉措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間,年均轉戶人口達到1300萬人以上,2020年時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大城市的落戶政策不得設置要求繳納社保超5年的條件。
《方案》從拓寬落戶通道、制定實施配套政策、強化監測檢查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推進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具體舉措。其中,落戶問題最受關注。對此,《方案》提出,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升學和參軍進城的農村學生、長期在城市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落戶條件,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等技能型群體落戶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分類制定落戶政策,大中城市要減少落戶限制,包括不得采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顯而易見,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
9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要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具有發展節能環保新產業、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等一舉多得之效。而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和住建部城建司不久前聯合召開會議時也表示,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為新型城鎮化保駕護航。另外,還有各個城市大力發展的軌道交通,都將受益于新型城鎮化,又服務于新型城鎮化。國家戶籍新政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就此做出解讀。
張車偉:國家推出的戶籍新政對于已經在城里的農村轉移人口而言是一個福音,是對他們今后能夠基本上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公共服務的一個大力推動。從制度政策上來看,除了特大城市以外,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對外來人口敞開了大門,每年落戶的指標也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大概一年有1300萬。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講,還是有一些壓力,即對地方的財政、公共資源等,不同地方面臨的壓力還是較大。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推動這一政策有幾個關鍵點:第一,這些已經在城里居住的外來人口,他們愿意不愿意在城市落戶,其中一個很大的關鍵點在于,他們對于農村的三個權益,宅基地的權益、承包地的責任權的權益以及農村集體資產分配的權益是否會受到影響的擔心還是很大。現在新政有明確規定,即進城落戶的這些外來人口,農村的權益按農民自己的意愿處理,不能強迫這些進城的或者在城里落戶的農村轉移人口放棄農村的三項權益。這樣就讓這些進城落戶的農村人口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這些農村人口進城落戶以后,他們的教育、醫療甚至住房保障等都會得到一個根本的保障。
其次,這項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對于地方政府能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我們還是有一些顧慮和擔心。畢竟容納這樣大量的人口,讓其享受和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和待遇,意味著政府會有相應比較大的財政和公共資源方面的一些壓力。這樣來看,能不能很好地執行戶籍新政,國家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還是非常必要。也即將把一些具體的指標分解到不同類型的城市,定期進行評估和檢查是推進這樣個制度實施的一個關鍵方面。
再者,這樣一個新政實際也是我們國家實現新型城鎮化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實際就是人的城鎮化,我們過去城鎮化的問題就在于這些進城的外來農村人口沒有很好地融入到城市當中去。現在的戶籍新政就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新型城鎮化根本的精髓所在。
新型城鎮化的實施和推行,對于促進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非常有利,能夠為我們國家今后更好地發展提供更好的動力。首先我們從人的角度來講,我們會有更好的勞動力資源的供給,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互更加提高;同時,落戶到城市的人口能夠穩定地促進今后發展的內需增長。從這些方面講,這樣一個戶籍新政對于我們今后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