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果阿10月16日電 (記者 周銳)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越日本躍居世界次席。對外投資超過吸引外資數額的表現讓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中國資金出海新態勢受到印度各界關注,多位印度商界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市場潛力大,勞動力價格便宜,投資印度不僅可以獲得豐厚回報還可以改善印度民眾生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印度現在人人都希望擁有智能手機,但事實上他們還沒有,這里有著巨大的需求和商機”,印度塔塔鋼鐵經濟特區有限公司戰略營銷主管ERohini Pathi告訴中新社記者,每個印度人都想追求更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生活,而中國制造商在科技產品方面有巨大優勢。
Pathi舉例說,華為、小米以及OPPO等中國企業來到印度,不僅開拓了市場,還提高了印度民眾生活質量,這就是中印兩國互補的地方,“印度正在轉型,這一過程少不了中國企業的參與”。
相比于電子產品,印度基礎設施領域對中國資金的期盼更為強烈。印度GMR集團城市基建公司副總裁Sreedhar Pothukuchi告訴中新社記者,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基礎建設十分重要,“我們知道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在保證本國建設的同時也有能力去其他國家擴展業務”。
Pothukuchi表示,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很低,營商環境良好,也有專門吸引中國企業的政策,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公司能將目光投向印度,“比如說印度南部,就很適合中國制造業、紡織業和電力等公司來進行投資”。
雖然從中國的經驗來看,引入外資對經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對于中國和印度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握手,仍有不少人心存擔憂。這里面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看待兩個大國間的競爭。
“我并不贊同部分政治家、外交官出于某種考慮去宣揚這種‘競爭論’”,印度“塔塔之子”公司執委會成員Nirmalya Kumar表示,中印兩國企業都是全球價值鏈上的組成部分,例如蘋果電腦在中國生產硬件,在印度編制軟件,在美國貼牌和營銷,一切都是分工問題。中印企業可嘗試開展戰略合作,聯手開辟第三方市場,從而一起提高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置和利益。
對于中國出海資金落地印度的另一方面擔憂源于當地依然存在的一些投資壁壘,有中企就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和印度本土企業相比,他們在印度的工廠遭遇到了區別對待。
“我認為所有的問題在不遠的將來都會以各方滿意方式被解決”,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席Srikanth Kondapalli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在印度的500家中國企業中,有400家是民營企業。他們中大部分在印度市場都賺取了高額利潤,特別是在科技和新能源行業。
“有些企業遇到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印度環境、稅收、人力資源、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了解”,他補充說。
對于中國資本與印度產業的結合多數中企還是表達了樂觀態度。為華為工作的一位印度高管向中新社記者描述說,“當我們在一個跨文化的環境里工作時,以華為為代表,兩種文化形成了很好的學習基礎,也能體現全球化工作的做法和標準”。
這位高管表示,印度政府推出了數字印度、智慧城市、印度制造等雄心勃勃的項目,他對印度政府為企業創造的積極環境感到滿意。對于此次金磚峰會,他表示,中印兩國領導人之間這種積極對話,必將有助于兩個主要世界經濟體的合作與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