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29971億元,同比增長6.7%,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7%。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經濟增長率很鮮明地呈一根直線,數字均指向6.7%,用“平穩”刻畫這一態勢再恰當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更是用了4個關鍵詞來描述這種“平穩”,即“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確定將年經濟增長定位在一個區間,即6.5%至7%。經過各方面的艱苦努力,即使第四季度經濟運行可能還會出現一些不確定因素,最終實現全年區間增長目標應該是胸有成竹。
6.7%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符合預期,更蘊含著一系列經濟結構優化方面質的提升,也體現出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一些亮點。
工業向中高端邁進 第三產業成拉動主力
前三季度的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和3.1個百分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前三季度工業增長6.1%,進入三季度以后,工業用電量、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標和工業生產企業效益明顯好轉。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4%,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升,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也連續下降。
前三季度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3.5%、6.1%和7.6%。三季度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4.0%和7.6%,增速分別比二季度加快0.9個和0.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8%,高于第二產業13.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物價漲勢一直保持總體溫和。特別是工業品出產價格PPI降幅不斷收窄,9月首次由負轉正,結束了連續54個月同比持續下降的局面,體現工業領域的供求關系發生實質性變化。
內需成為拉動增長的關鍵
前三季度的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同比大幅提高13.3個百分點。人均收入與人均GDP增長基本同步,體現于居民在消費領域的支出持續增長,也意味著需求結構向好的方向發展。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也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這是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低于5%。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一度出現“斷崖式下跌”,但在政府連續出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堅決破除制約民間投資增長制度的限制后,到9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已連續兩月出現回升,體現了政策積極效應和民間資本對經濟預期開始轉好。
特別是,以新產業、新技術、新商業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服務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保持較快增長。比如,網上零售額前三季度增長26.1%;新能源汽車前三季度增長83.7%;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下,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46萬家,比去年同期每天增加2000家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保持10%以上增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效:前三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5%;8月末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7個月減少;企業成本和資產負債率都是下降的;環境保護、農林水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增速都比較快。總體上看,前三季度國內經濟增長不僅符合預期,經濟增長的質量也在不斷改善;經濟運行績效也打消了某些方面對今年經濟下滑會不會過快的擔憂。
長期的“L型”增長
但由于趨勢性、結構性、周期性矛盾相互疊加,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尤其表現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大、增長動能不足、經濟運行面臨產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物價指數相對平穩但資產價格上升過快、消費市場基本穩定但通脹預期有所抬頭、固定資產投資增減不一類別有輕有重、資產投機加杠桿與化解企業債務去杠桿并存、進出口貿易降速趨緩幣值穩定壓力大、國企經營效率不高財政稅收增速趨緩、去產能去庫存與穩增長穩就業、融資難融資貴與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等兩難多難問題。早在5月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權威人士”時,權威人士對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經濟增長態勢作出了一個預判,即長期的“L型”增長,而不是近來有些媒體人士所言的“L型”拐點已經到來。
今年經濟增長保穩的格局是最理想的運行態勢。下一步仍然要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引領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政策、穩定信心、穩定良好發展預期,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穩增長格局下,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贏得時間和空間。胡敏(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