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穩中有升。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利潤同比增長9.8%,增速比9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博士何平表示,10月份利潤增長有所加快,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具體表現在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利潤率同比繼續上升,財務費用同比繼續下降,采礦業利潤增速又創新高。
“從數據可以看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庫存持續下降。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0.3%,延續了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杠桿率持續下降。10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單位成本繼續降低。10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3元,同比下降0.13元。”何平表示。
何平稱,10月份工業利潤增速雖然穩中有升,但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較大,而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卻有所放緩。此外,利潤增長動力也過多依賴于價格的上漲。工業企業尚需多練內功,以提質促增效。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去產能進入尾聲,煤炭、鋼鐵等國企扎堆的行業產能出清取得成效。2016年初在房地產投資觸底回升和政府大規模發力基建投資帶動下,需求端出現小周期復蘇,當需求回暖向供給端傳導時,無論是產能還是作為緩沖帶的庫存都不足以應對需求的傳導沖擊,隨即引發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
“供求兩側廣泛的證據表明,中國經濟可能正在‘軟著陸’。考慮到提高產能利用率尚有空間,銀行對產能過剩行業惜貸以及企業對經濟增長前景信心不足,去產能周期雖然見底,但短期仍然看不到企業擴大產能投資的跡象,同時這一輪補庫周期預計將持續到2017年年中。”任澤平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