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71萬億元,增長21.9%。其中,出口8263.2億元,增長4.2%;進口8866.8億元,增長44.7%;貿易逆差603.6億元,去年同期貿易順差1805億元。專家分析,2月出現貿易逆差主因是季節性波動,預計3月重回順差可能性較大,形成趨勢性貿易逆差的可能性不大,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明顯的貶值壓力。由于需求回暖,進口有望保持增長態勢。
春節因素是導致貿易逆差主因
“本次進出口數據的主要特點是進口遠超預期,出口不及預期,罕見貿易逆差,為2014年2月以來首次。”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春節因素是貿易逆差的關鍵因素,進口的價格因素高于數量因素,但數量回升也不容否認。
鄧海清強調,具體來說,企業在春節前提前安排出口,以減少庫存成本,導致春節前出口激增;而在春節后才進口生產,以避免節前進貨卻無法生產導致的庫存成本,導致春節后進口激增;若春節恰好位于月末或者月初,則會導致前后兩個月的進口和出口形成巨大剪刀差。相反,若春節位于月中,則盡管也會有進出口剪刀差,但其效應會減少很多。
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2月出現貿易逆差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短周期反彈帶來進口需求上升;二是人民幣年初以來幣值企穩;三是美聯儲加息導致市場預期美元將走強,因而加快進口節奏;四是春節錯位的技術因素。
招商宏觀研究認為,受進口大增和春節期間企業出口規模季節性偏低的影響,2月出現貿易逆差。2014年以前一季度往往會出現季節性貿易逆差,只是2015年以來由于內需下滑,季節性逆差的情況消失。本月的逆差凸顯了衰退式順差的消退,在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內需改善的背景下,貿易順差確有收窄壓力,但不意味著未來有持續的貿易逆差。
進口有望保持增長態勢
對于2月貿易逆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觀點認為2月超預期貿易逆差,導致市場美元需求增加,利空人民幣匯率,但多數專家并不認同這種觀點。鄧海清認為,結合2月外匯儲備數據,反而可以得出“人民幣貶值壓力可能釋放完成”的結論,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可能逆轉貶值趨勢。主要邏輯是2月央行未干預市場,貿易部門逆差意味著金融部門順差,2014年以來的資本流出趨勢可能發生變化。
“通常貿易差額會影響國際收支,進而對匯率波動帶來影響。”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由于1月貿易順差為513.43億美元,2月季節性波動出現逆差,預計3月重回順差的可能性較大,形成趨勢性貿易逆差的可能性不大,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明顯的貶值壓力。從外匯儲備來看,2月外儲環比增加69億美元,8個月來首次回升,而貿易項目出現逆差,這表明資本外流顯著放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認為,2月份出現貿易逆差主要與春節因素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進口額大幅上升有關,出現了三年以來的逆差,這種情況應該不具可持續性,因此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有限。
華泰宏觀認為,2月進口數據回升,一是基數較低,二是年初基建推動下國內需求較旺盛,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遠高于去年同期,預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進口回升的貢獻約占一半。出口明顯回落,表明外需的復蘇和對出口的傳導并不如市場預期強勁,近期貢獻出口增量的主要是新興市場,而非發達國家。
張永軍認為,從外貿情況看,近期狀況略有好轉,但從國際大環境看估計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復蘇,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對外貿的描述是優進優出,也表明更重視進出口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連平預計,由于需求回暖較好,進口有望保持增長態勢。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仍可能上升,工業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漲幅較大,對進口增速形成正向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暖,工業生產有加快之勢,促進企業補庫存意愿增強。記者 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