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商行“多管齊下”投身轉型升級
從“市民卡”到社區銀行,從普惠金融到“小微貸”……在金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不少地方城商行快速填補P2P退潮后的市場空間,以銀行的技術平臺、信用平臺、安全平臺為依托,力求打通實體經濟發展與民生需求之間金融需求的“任督二脈”,為地方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換擋提供全方位支持。
不容回避的巨大壓力
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4262家,其中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5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3家城市商業銀行等。
廣西師范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羅婧認為,我國經濟結構決定了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將面臨不少障礙。相比之下,依托區域經濟發展起來的133家城商行在發展過程中,有望成為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的核心力量。
需要正視的現實是,在經濟結構調整換擋升級過程中,傳統意義上靠“借貸利差”牟利的城商行,如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桂林銀行董事長王能用城商行轉型面臨“三座大山”來描述“巨大的壓力”。“經濟結構調整、互聯網+、利率市場化是銀行面臨的三大壓力,這三大壓力只有憑借服務為本的質量體系建設,通過社區銀行的建設找準定位,通過旅游金融的創新發展來持續吸引中小微型客戶,再通過供應鏈金融全面鎖定快速成長的產業鏈客戶,才能實現銀行的成功轉軌。”王能說。
廣西銀監局監管一處處長方杰認為,一方面中小微型企業貸款難、一方面銀行卻面臨著“放貸難”,表面上是資產荒,核心則是銀行的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資產沒有實現有效對接。“怎么把優質資源盤活,做成金融產品,將成為地方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方杰稱。
“抱團發展”打造“跨省平臺”
打造跨省的橫向銀行聯盟,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上,以業務和市場為紐帶,推動銀行服務類型的創新和轉型,成為相當一部分城商行發展的必然選擇。
廣西銀監局股份處處長吳劍認為:“從資源共享、服務共享、市場共拓、創新共贏的角度,進行跨省金融創新服務平臺的打造,擺脫‘地域限制’的思維,才能為城商行的轉型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蓬勃發展的旅游行業為例,這一平臺醞釀的巨大消費潛力和消費者黏性,已經成為城商行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爭之地。
不久前,桂林銀行、徽商銀行、蘭州銀行已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動發展、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則,重點推進了在共享商戶旅游資源、共享客戶旅游權益、設計專屬旅游產品、打造特色旅游聯盟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以“游桂林山水、賞徽風皖韻、品敦煌文化”為主線,以“快樂出游”為設計理念,從客戶“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環節出發,為三家銀行的旅游卡持卡人提供“快樂出發、隨心暢游、優惠專屬”的旅游金融和非金融服務,從而最大程度發揮三方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城商行跨區域合作典范。
國家旅游的統計表明:2016年全國有45.6億人次旅游,旅游消費達4.66萬億元。在旅游消費持續升溫的趨勢下,預計2017年,將有超50億人次出游,旅游花費也將突破5萬億元。
羅婧認為,我國旅游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嚴重滯后于市場發展。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旅游金融產品開發,絕大部分仍停留在“信用卡授信”“小額分期貸款”領域,采取的是銀行給予客戶授信,銀行與有合作關系的商戶開發聯名卡、為銀行客戶提供消費折扣等刺激消費的方式。在線旅游服務平臺的模式也存在嚴重的“同質化”“拼低價”的情況。
王能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桂林銀行于2013年打造的‘旅游金融平臺’,已經覆蓋了廣西60%以上的旅游景區,71%以上的4A級景區,每年為廣西帶來新增600萬人次的旅游資源。‘酒店貸’‘游船貸’‘景區貸’‘旅游分期’等創新型旅游金融產品更是受到了市場的肯定。”
業內人士預計,桂林銀行資產突破1940億元、徽商銀行資產規模逼近7000億元、蘭州銀行資產規模突破2000億元,三家銀行都是以個人金融信貸消費為主要增長端,以消費金融、手機金融等為主要突破口的快速發展的銀行。
桂林旅游學院學者付德申說:“打造金融平臺,這是城商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但不同類型的城商行發展路徑不同,只有獨辟蹊徑,才能避免同質化競爭。”
“做精做細做透”或成轉型良方
在廣西銀監局柳州分局局長熊小軍眼中,區域性的城商行轉型關鍵在于“做精做細做透”,核心是全面依托城市實體經濟發展的特性,從簡單的“信貸業務”升級到金融資源整合的高度,在整合民間資金扶持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不斷滿足民間資本保值增值的需求,全面打通區域經濟發展與民生服務的“任督二脈”。
柳州銀行董事長李耀清認為,圍繞“大數據”“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理念推動金融業務創新,全面深化服務區域城市發展,這是城商行打通區域經濟和民生發展“任督二脈”的“針灸療法”。
在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的大數據平臺,但始終缺少相應的“抓手”。2013年以來,柳州銀行啟動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將平臺打造、技術創新與“市民卡”的發卡融為一體。
2016年2月,柳州銀行市民卡已突破150萬張,實現了乘坐公交車、水上公交、出租車和租賃公共自行車、柳州市路面停車、圖書館借還書、個人社保信息,以及住房公積金信息查詢、菜市場“閃付”、三甲醫院就診應用、體育場館應用、特約和特惠商戶消費優惠、金融服務等功能,市民卡真正實現了“一張通卡管民生”。
與“市民卡”緊密相關的是“供應鏈金融”的打造。柳州銀行推出的“龍行E融”“取息寶”“步步盈”“消費時貸”“小企稅貸通”“公務員車貸”“司法拍賣貸”“商標權質押貸”……贏得了大量客戶的支持。
以“司法拍賣貸”為例,長期以來,我國法院司法拍賣的房產和不動產,買受人無法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這就是司法財產拍賣與公民權益、銀行金融信貸之間“多層皮”的矛盾。針對這一情況,2016年,柳州銀行與當地法院簽訂司法拍賣按揭貸款合作協議,購買人民法院司法拍賣的房產或不動產,均可通過柳州銀行辦理按揭貸款,解決購買資金問題。
柳州銀行行長黎敦滿介紹,這一模式破解了買受人一次性付款難的問題,將“先抵押后貸款”的傳統模式變成“先付款后抵押”模式,填補了市場空白,降低了市民參與司法拍賣的門檻,擴大了司法拍賣的參與面;同時,也能夠有效加快人民法院司法執行的工作進程,提高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效率,緩解執行難。
來自廣西銀監局柳州分局的統計表明:地方城商行近來紛紛推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微貸通”系列產品,瞄準的正是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比如2016年,柳州銀行專門針對客戶的納稅信用評級和納稅額度推出的“小企稅貸通”產品就為小微企業節省融資成本近900萬元;主要投向配件、模具生產、預包裝食品批發零售等行業的“政銀保”產品則為小微客戶節省融資成本近700萬元。記者 鄧華寧 何豐倫 南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