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4月10日電(記者 江宇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過去20多年,主要經濟體勞動者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下降明顯,其中技術進步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IMF在當天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分析章節中說,在世界排名前50的經濟體中,29個經濟體在1991年至2014年間出現勞動力收入比重下降現象。這29個經濟體的GDP在2014年占全球GDP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二。
IMF說,當工資增速低于生產率增速時,勞動力收入比重就會下降。這意味著資本投入在生產率提高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益。由于資本往往集中于高收入人群,勞動力收入比重下降很可能加劇收入不平等。
IMF研究發現,信息通信的迅速發展以及自動化取代人工共同導致了勞動力收入比重下降。在發達經濟體中,勞動力收入比重下降有一半的原因是技術進步造成的;而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由于投資品相對價格的降幅較小,而可被自動化取代的工種比例也較低,技術進步在這些經濟體中的作用很小。
IMF呼吁各國加強教育和技術培訓,改革勞動政策,從而幫助勞動者更好地適應技術進步。
IMF通常在和世界銀行聯合舉行的春季會議與秋季年會期間發布上、下半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今年的春季會議定于4月21日至23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