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廈門港原東渡糧食碼頭自2016年8月16日搬遷至海滄港海隆碼頭后,迄今共接卸散糧80.95萬噸、貨值3.45億美元。主要進口糧食種類有原產美國和巴西的大豆、加拿大的油菜籽、澳大利亞的小麥等。其中,進口大豆45.34萬噸,占比56.0%;進口油菜籽29.62萬噸,占比36.59%;進口澳大利亞小麥5.99萬噸,占比7.40%。
據了解,廈門口岸進口散糧的用途全為食用糧食,大豆和油菜籽用于壓榨加工成植物油,小麥用于加工成面粉銷售。另外,漳州口岸進口的散糧一般用于加工成飼料。今天靠泊海隆碼頭的這船油菜籽即來自加拿大,重量近65000噸,在海上航行了24天,待檢驗檢疫完成且結果合格后,將被用于壓榨加工成植物油后再流向市場。
據海隆碼頭管理員人員介紹,海滄港區作為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港區,針對進境糧食新增配置較東渡港區原有配置有了大幅提升。其中,20#泊位水深15米,可停泊7萬頓級的貨輪,并配有可移動軌道門機7臺以上,起吊能力40噸不等,采用抓斗卸船,經前沿8個大斗再經輸送帶輸送進筒倉,裝卸能力與效率大幅提高。20#泊位具備與糧食進口量相適應的進口糧食專用倉庫等儲存、換裝或堆放場所,已建有糧食筒倉16座,堆存能力達20萬噸;有平房倉2座,設計容量4萬噸。目前日卸率穩定在3萬噸左右。
為做好進境散糧檢疫把關和服務,檢驗檢疫部門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一是廈門國檢提前介入,指導海隆碼頭按進境散糧指定口岸建設要求實施建設,該碼頭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建設并試運營,保障了廈門口岸進境散糧業務從東渡港到海滄港順利遷移。二是海滄國檢持續推進海隆碼頭動植檢規范化建設,提升其檢疫防疫配套設施,幫扶企業通過了質檢總局進境散糧指定口岸預考核。三是視頻監控和人工監督結合,實施一周7天全天候監管,確保碼頭作業不間斷,海隆碼頭的裝卸速度較東渡港增長2倍以上。四是強化調運監管,采用專用運輸車輛,確保全程不撒漏,防止疫情擴散。(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