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又到一年畢業季,校園彌漫著離愁別緒的同時也催熱了畢業季消費。
告別聚餐、拍照留念、畢業旅行,與校園告別的方式依舊,但內容卻在悄悄升級。情調餐廳成為學子首選,出境游大軍增長迅猛,畢業照也有了職業攝影師的身影。“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基本都是90后,他們深受消費主義的影響,是最國際化的一代,這也生動地反映到畢業季消費之中。”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表示。
告別聚餐,情懷特色成為首選
“離校前,和班上同學在東南門外頭不停約自助餐,可以一邊喝著免費啤酒,一邊聊未來。”張利已從清華畢業了五年,但那些聚餐仍是他印象最深的“青春記憶”之一。
然而,這種便宜又實在的聚餐場所正逐漸淡出畢業生的選擇視野。“告別聚餐本來就吃一頓少一頓,不如痛快一點,把之前想‘拔草’的餐廳都‘打卡’了才不算遺憾。”北京師范大學2017屆畢業生李洋告訴記者,相比人均幾十元的家常飯店,她和同學們都更愿意多加點錢去更為昂貴的特色餐廳。“有意思的聚餐環境也會成為我們畢業記憶的獨特部分。”
為了迎合畢業生這種“求新求異”的需求,眾多餐廳紛紛推出了畢業主題餐。“這里有一勺池造型的烏魚蛋湯、求是石造型的土豆泥,還有刻有校訓的蒸南瓜,有種為我們量身打造的感覺。”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肖偉奇說,自己就是聽說匯賢食府有特制的告別宴,才和同學多次選擇在這里聚餐。匯賢食府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盡管告別宴人均一百元起,但這種“專屬情懷牌”讓餐廳在畢業季常常爆滿,主題菜肴更是供不應求。
在這個人人標榜自己是“吃貨”的時代,畢業生對聚餐花銷的額度也變得格外寬容。“5月份我聚餐差不多花了2000元,6月份估計還會更多。”李洋粗略計算道。
拍照留念,專業攝影日趨流行
“去年報價單人三千,今年報價單人六千,漲價主要是因為找我的學生實在太多了。”攝影師毛巖政告訴記者,今年畢業季一到,預約多得根本拍不過來。
“據我觀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愿意付費請職業攝影師拍照,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很強。”毛巖政表示,這種趨勢就像目前在畢業生中流行拍專業證件照一樣。“以前照相館20塊錢就拍了,現在為了簡歷照片好看,畢業生基本都會花好幾百塊去拍張帶妝證件照。”
“我們宿舍六個人正在商量請攝影師拍畢業照的事兒,每人預算差不多800元。”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劉曉玲表示,自己希望能擁有一組完美的畢業照為大學四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女生都愛美,職業攝影師能幫我們化妝、補光、修片,每個人都能穿上學位服變女神。”
而毛巖政表示,依照他的經驗,約拍集體畢業照相對較少,多數人都是約單人畢業照,這意味著拍攝費用會比均攤要更高。“平日里拍寫真照也要一千多,所以畢業照貴些我也能接受。”就讀于人大藝術學院的王梓桐表示,自己剛花了2360元拍攝了一組身著學位服拉小提琴的畢業照。“我父母看見照片也很滿意,已經掛在家里了。”
除了傳統的學位服畢業照,身穿旗袍、民國裝甚至婚紗禮服等“花式畢業照”也在高校畢業生中流行。“每換一種造型都要重新租服裝和做頭發,而這些都是單獨收費的。”劉曉玲表示,“有不少同學既拍了學位服照又想走‘民國風’,算下來一兩千塊估計是跑不了了。”
畢業旅行,出境大軍增長迅猛
途牛旅游網近日發布的《2017畢業季旅游消費報告》顯示,超九成的畢業生希望有一場值得回憶的“畢業之旅”,58%的畢業生早已預訂畢業季團期相關產品。在預算相同的前提下,63%的畢業生更愿意選擇出境游。
“去澀谷摸了忠犬八公像,在富士電視臺看見了櫻桃小丸子,在銀座更是買到眼花繚亂。”王梓桐剛從東京回來,五天四晚總共花費了近一萬元。王梓桐告訴記者,她在日本看到了很多陪自己長大的動漫元素和日劇場景,很有滿足感。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彭劍南和另外兩個同學則去泰國玩了一周。“現在出國比以往便宜了很多,我在泰國總共就花了4000多塊,去國內沿海城市估計也得這個價。”彭劍南表示,自己和同學外語水平都沒問題,自助游對他們而言很簡單。“我們很享受做攻略、住民宿、與當地人交流的過程,這能讓我們收獲更有意義的旅行。”
當問及畢業旅行費用來源時,王梓桐和彭劍南均表示來自父母。“不僅是畢業旅行,畢業季消費哪樣不是父母給錢?”王梓桐并不認同這就是“啃老”。“如果說畢業季消費是在啃老,那出國留學幾十萬算不算啃老?年輕人工作不久要買房算不算啃老?只要根據自身家庭情況去和父母好好溝通合理訴求,他們都愿意去理解并滿足。”
快評
是接軌國際還是娛樂消費主義?
“學生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了,對品質的要求卻提升了,這是畢業季消費的最大變化之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說。
“90后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又趕上中國經濟增長,個性化程度特別高。”陳立平認為,正是基于此,90后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滿足,在精神享受方面的支出在迅速上升。“90后是中國近百年來,真正平視發達國家同齡人的一代,他們在畢業季的消費形式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歐美的影響,和國際非常接軌。”
中國大學生群體接軌歐美大學生消費方式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現在畢業季的儀式感被逐漸培養起來,也有一種模仿效應。”毛巖政舉例解釋道,前幾年大家并不認為畢業照能成為一種服務產品。“以前的畢業照都是同學間互相拍拍就湊合了,但忽然一天看到其他同學有一組很好看的專業攝影畢業照,自己就也想有一套。”
但陳立平指出,“接軌國際”的“儀式感” 并不能成為畢業季高消費標榜的借口或理由。“中國學生一直讀到大學都處于高壓的學習狀態中,大學畢業對他們而言意味著徹底解放,這和歐美有著很大區別。至少在現階段,中國大學生的畢業賬單更多還是呈現出娛樂化消費主義的色彩,而非真正精神上的自我滿足。”
“從家長到學生都認為四年大學生活比較辛苦,畢業時予以慶祝無可厚非。但學校不能無所作為,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消費上的價值引導,回歸到情感本質,不是說多花錢多儀式感強。” 面對不斷“變厚”的“畢業賬單”,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提醒道。畢竟消費狂歡過后,畢業生還將面臨或就業或升學的人生路口,需要繼續前行。 實習記者 袁璐